銀屑病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研究認為銀屑病的易感基因被逐步確定;吸煙、飲酒、飲食不當、精神緊張及感染因素可能是誘發(fā)、加重銀屑病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自身免疫性炎癥及新血管生成是疾病的病理基礎,參與介導和維持炎癥網絡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被逐步闡明。
1、與銀屑病相關的基因
銀屑病屬于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多種基因與銀屑作病的發(fā)病相關。人類白細胞相關抗原(HLA):定位于人類染色體6p21.3區(qū),是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與銀屑病相關的遺傳因子。其中HLA-Cw*6是與銀屑病最相關的等位基因,HLA-Cw*6和-B*57可能是銀屑病的易感基因標志。HLA-DRB 1 *0701, HLA-DQA1 *0201和DQB 1 *0303在I型銀屑病中表達。與HLA-Cw*0602相比,八聚體轉錄因子3B的等位基因β與尋常型銀屑病關系更為緊密。CDSN(corneodesmosin)基因:位于6p21上距HLA-C端粒端160 kb處,表達于分化的角質形成細胞中,編碼一種與顆粒細胞層成分同源的蛋白質。Ameen等發(fā)現(xiàn)高加索銀屑病患者與CDSN等位基因5(+619T, +1240G, +1243C)和HLA-Cw6密切相關。人內生逆轉錄酶病毒K脫氧尿苷酸酶(HERV.KdUTP)基因:屬于串聯(lián)重復病毒HML-2家族成員,也是銀屑病的一個易感基因,在銀屑病正常皮膚、皮損處及外周血中均有表達。p63基因:該基因編碼的同源性腫瘤抑制蛋白因子p53的六個不同蛋白在外胚層衍生結構的正常發(fā)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有報道p63在銀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KIR基因:有關KIR基因與銀屑病易感性之間的關系極其復雜,其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
2、自身免疫
2.1 參與銀屑病發(fā)病的主要細胞 參與銀屑病皮損部位免疫反應的細胞主要涉及淋巴細胞、角質形成細胞、抗原遞呈細胞等,而細胞因子、趨化因子是各種免疫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樞紐。在銀屑病,由抗原遞呈細胞與自然殺傷細胞介導的天然免疫及由T細胞介導的獲得性免疫發(fā)生紊亂,在二者的病理協(xié)同作用下,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及生長因子產生,進而導致皮損部位炎癥細胞浸潤及炎癥網絡的逐級放大,最終導致銀屑病特有的浸潤性鱗屑性紅斑發(fā)生。角質形成細胞(KC):KC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而參與局部免疫反應,既是細胞因子的重要生產細胞,又是多種細胞因子作用的重要靶細胞。KC借助于細胞因子的表達激發(fā)表皮的免疫反應。朗格漢斯細胞(LC):LC與銀屑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密切相關。銀屑病皮損部位KC通過分泌IL-12等細胞因子促使LC成熟,成熟后的LC在銀屑病皮損部位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肥大細胞:銀屑病炎性皮損部位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肥大細胞聚集??惯^敏藥西替利嗪可明顯降低銀屑病患者皮損中纖溶酶陽性的肥大細胞,提高臨床治療銀屑病紅斑皮損的療效,提示抗組織胺藥在銀屑病發(fā)病機制中起著多能及免疫藥理調節(jié)作用,這種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肥大細胞而發(fā)揮的6。其它細胞:銀屑病皮損部位HLA-DR、CD1α、CD16、CD57、TNF、ICAM-1的表達水平,在治療后明顯下降甚至消失。提示樹突狀細胞與自然殺傷細胞,在銀屑病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銀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尤其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增高,而外周血紅細胞計數(shù)降低。
2.2 主要炎癥介質 IL-1:是斑塊狀銀屑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調節(jié)因子。IL-1αmRNA水平在一小部分銀屑病患者皮損部位的表達減少,而IL-1βmRNA水平則顯著增高。在皮損部位IL-1受體轉錄物、拮抗物水平均無較大的變化。IL-10:由Th2細胞分泌,可誘導Th0細胞向Th2細胞分化,從而促進Th2型細胞因子的產生,抑制Th1型細胞因子;IL-10還可降低表皮細胞IL-8/CXCR2的水平,從而使異常增生和分化的角質形成細胞正常化,通過有效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限制和終止炎癥應答。IL-17:可抑制角質形成細胞中TNF-γ誘導的趨化因子CCL27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達與NF-kappaB的激活。通過抑制CCL27的產生,T細胞衍生的IL-17能夠緩解皮膚炎癥中T細胞的浸潤。另外,IL-17單獨或與TNF-α協(xié)同作用可增加角質形成細胞中COX2 mRNA水平與COX2蛋白含量,增強COX2啟動因子活化及COX2 mRNA穩(wěn)定性。IL-22:產生于Th1和NK細胞并由其激活,主要作用于上皮細胞,可能在天然免疫及上皮組織再生中起著重要作用。IL-22通過調節(jié)基因表達可提高機體的抗菌防御能力并限制細胞分化。銀屑病表皮中IL-22升高與S100A7、S100A8、S100A9、MMP1表達的上調相關。IL-23:銀屑病患者皮損區(qū)IL-23顯著增高。培養(yǎng)的銀屑病患者皮損及非皮損部位KC可表達IL-23 p19和p40 mRNA,其上清液及溶胞產物中可檢測到低水平的IL-23蛋白異二聚體。角質形成細胞衍生的IL-23能夠有效刺激記憶T細胞產生IFN-γ,而且IL-23活化記憶T細胞產生的IFN-γ促使銀屑病炎癥過程的持久存在。5-羥色胺(5-HT): 5-HT在銀屑病進行期患者的棘細胞、汗腺細胞、皮脂腺細胞和皮損處毛發(fā)根部顯著增高,在膿皰型銀屑病與尋常型銀屑病之間無顯著差異。
3、環(huán)境因素
吸煙可刺激中性粒細胞活化而釋放過氧化酶,過氧化物及酶系在銀屑病發(fā)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可改變吞噬細胞的氧化代謝,增加炎癥反應的氧化代謝、酶的釋放,從而導致皮損的發(fā)生或加重。此外,煙草煙霧中的諸多有害成分可影響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能力,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飲酒可激發(fā)或加重銀屑病。酒可致血管擴張,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利于中性粒細胞游出,向表皮(皮疹處)浸潤;也可使血中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質的前體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增高,進而抑制表皮內的腺苷酸環(huán)化酶而使cAMP減少,cGMP增多,導致表皮細胞迅速增殖。飲食不當可加重銀屑病病情。Scarpa等報道在無腹部臨床癥狀的進行期尋常型銀屑病及關節(jié)病型銀屑病患者中,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40%患者結腸黏膜充血發(fā)紅,各有20%患者黏膜水腫及顆粒增生;多部位結腸黏膜活檢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存在顯微結構的改變:表現(xiàn)為小灶性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淋巴濾泡形成、活動性炎癥、腺體萎縮等。另外,銀屑病在非洲的發(fā)病率很低,除遺傳因素外,獨特的飲食因素(玉米是其飲食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Michaelsson等報道16%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麩質的抗體IgA或/和IgG,在經過3個月的單純無麩質飲食后其臨床病情得到顯著改善,并且之前皮損部位增多的Ki67+細胞數(shù)明顯減少,過度表達的轉谷氨酰胺酶明顯降低。另一項對照性研究表明低脂飲食4周可使銀屑病病情
顯著改善并使血脂下降。精神壓力可誘發(fā)、加重銀屑病,提示神經-內分泌因素在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到一定作用。銀屑病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憂郁、焦慮情緒,憂郁、焦慮可
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tǒng)共有的化學信息分子和受體發(fā)生網絡調節(jié),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已證實α-內啡肽水平明顯增高并與銀屑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神經肽可能通過一些細胞因子誘導免疫細胞亞群的改變,繼而分泌免疫調節(jié)性細胞因子。
4、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持續(xù)感染可能與銀屑病之間存在一定關系。腺病毒對角質形成細胞有一定親嗜性,感染后可使細胞由靜止期進入S期,腺病毒E1A、E1B蛋白可抑制細胞凋亡,使受累的T細胞或角質形成細胞處于活化狀態(tài),成為銀屑病遷延不愈的原因。人細小病毒B19(PVB19)是一種可引起各種臨床癥狀的單鏈DNA病毒,Yazici等研究證明PVB19 DNA主要與抗體IgG相關,提示銀屑病患者存在PVB19亞臨床激活,PVB19感染可能在銀屑病的病理生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人類內生性逆轉錄酶病毒(HERVs)是由遠古時期活性逆轉錄酶病毒的侵染留下的基因組痕跡,是人類正?;蚪M的一部分,HERVs序列包含兩個能夠編碼gag蛋白及反轉錄蛋白酶的開放閱讀框,在人類綜合遺傳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Moles等報道銀屑病患者皮損部位HERVs序列的檢出率明顯增高。
5、新血管生成
微血管生成異常與銀屑病的發(fā)生、持續(xù)存在及復發(fā)有密切關系,在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在內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劑的作用下,正常皮膚微血管系統(tǒng)處于靜止期,無增殖的發(fā)生;而在銀屑病皮損中,原有的平衡被促血管活性因子的增加所破壞,從而導致微血管異常增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進血管新生,在斑塊狀銀屑病皮損區(qū)表達水平增高,而且VEGF+405、-460與銀屑病進行期相關聯(lián)。
6、結語
銀屑病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各種環(huán)境因素誘導機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異常,對皮膚中各種免疫細胞的調控失常,導致炎癥性細胞因子的釋放,進一步使機體的先天性與獲得性免疫功能發(fā)生障礙,更多的炎癥性細胞因子釋放,引誘相關炎癥細胞浸潤,這種神經-內分泌-免疫-炎癥網絡的逐級放大最終導致了銀屑病特有的慢性炎癥過程的形成與維持。感染、精神創(chuàng)傷、外傷等各種因素可能通過某一共同通路(神經-內分泌-免疫)觸發(fā)銀屑病特有的免疫-炎癥機制。然而,目前對銀屑病發(fā)病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仍不清楚:如具體哪些神經-內分泌改變與銀屑病有關?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調節(jié)皮膚中免疫細胞的機制如何?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些環(huán)節(jié)將逐一被闡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56萬次閱讀 2018-07-09
1.54萬次閱讀 2018-07-09
1.04萬次閱讀 2018-07-09
1.86萬次閱讀 2018-06-07
1.35萬次閱讀 2018-07-09
1.36萬次閱讀 2019-12-09
1.76萬次閱讀 2018-07-09
1.99萬次閱讀 2018-07-09
1.18萬次閱讀 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