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腎病癥狀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膜性腎病的并發(fā)癥有:1、栓塞,膜性腎病病
手機查看

2020-12-07 11:35 閱讀:1.2萬

膜性腎病的并發(fā)癥有:1、栓塞,膜性腎病病人的蛋白尿丟失較嚴重,血漿白蛋白就低,若激素、免疫抑制劑使用不當就會造成血液的高凝,導致栓塞;2、感染,膜性腎病病人的血漿白蛋白低,易發(fā)生感染;3、急性的腎功能衰竭,膜性腎病病人的有效循環(huán)血量低,加上使用利尿劑,就容易導致急性的腎功能衰竭;4、營養(yǎng)不良,膜性腎病病人的飲食禁忌較多,容易引起營養(yǎng)不良。

腎病腳水腫怎么消腫

腎病腳腫大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腎病綜合征,大量蛋白尿導致低蛋白血癥,體內膠體滲透壓降低,表現(xiàn)為足部腫脹。治療時需經腎穿刺確定病理類型,并進行激素和免疫準備。第二種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由足部水腫引起,原因是鈉潴留,可口服速尿,利尿消腫。第三種情況是腎功能衰竭,導致尿量減少,水難排出,導致足部腫脹,需要透析治療。

腎病吃什么藥最好

對于糖尿病腎病的來說,解除或緩解了危險因素,就能延緩腎病的進展。這類要從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以及飲食方面注意。如對于血糖高的、體型胖的,可以選擇恩格列凈、達格列凈這類的藥;如合并高血壓則首選依那普利、氯沙坦鉀這類藥物。平時需要低蛋白、低鹽飲食,來減少腎臟的負擔。如到了尿毒癥期,很多藥物都受限不能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固腎功怎么做對身體好
固腎功怎么做對身體好
固腎功怎么做對身體好?固腎功是一種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益處的運動,平時腎虛的患者也可以多做一做,長期堅持...

池州市人民醫(yī)院 徐秀云

1.36萬次閱讀 2018-07-27

IgA腎病會遺傳嗎
IgA腎病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地域和人種差異。雖然大多數的研究證實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感染、炎癥反應等多種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單純的上述因素并不...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王婷

1.12萬次閱讀 2018-05-21

巧用豆類來補腎
扁豆經常是在夏秋季節(jié)食用,不僅能緩解食欲不振、腹瀉、嘔吐,而且含有非常不錯的補腎效果,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食用。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虛弱,經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時最好...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王婷

1.55萬次閱讀 2018-05-22

如何降低腎病的復發(fā)率
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增加,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等患者越來越多,由此導致高血壓腎損害、糖尿病腎病和肥胖相關性腎病也越來越多,最終發(fā)展至尿毒癥,進入血液透析,...

沈陽醫(yī)學院沈洲醫(yī)院 劉輝

1.67萬次閱讀 2018-06-06

腎病患者的高血壓的降壓治療
急性腎小球疾病患者由于水鈉儲留,傾向出現(xiàn)體液膨脹和水腫。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范存剛

1.3萬次閱讀 2018-06-20

既補腎陰又體貼血管,不妨每天嚼幾個
補益肝腎滋陰養(yǎng)血明目桑葚,渾身紫的發(fā)黑還長滿了包的桑葚,其貌不揚,甚至看起來還有點像蟲子,不跟艷麗的蘋果、桃子、李子似的,一看就讓人食欲大增。而且吃完以后,舌頭...

濟寧市中醫(yī)院 張月美

1.08萬次閱讀 2018-05-23

巧吃豆類固腎精
很多人都認為腎病患者不能吃大豆以及豆腐、豆皮、豆?jié){等大豆類制品,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腎病科的余仁歡主任告訴大家,大豆不僅是一種高蛋...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王婷

1.29萬次閱讀 2018-05-22

紅細胞偏高會得什么病
血液當中的紅細胞數量平時是維持在平衡狀態(tài)的,但如果有異常的情況,就有可能會導致紅細胞偏高,紅細胞偏高之后會導致多種疾病發(fā)生,比較常見的就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再就...
男人腎好的六個表現(xiàn)
中醫(yī)講腎好身體才健康,男人對自己的腎更是看中,腎好有哪些表現(xiàn)呢?有這特征的男人腎肯定更好。一般出現(xiàn)手腳冰冷多是由于腎陽虛造成,天氣轉變導致肝臟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

馬鞍山市人民醫(yī)院 周曾

1.57萬次閱讀 2018-06-12

細數憋尿有什么危害
如果要細數憋尿有什么危害,可以說憋尿的危害可真是多多的。它可能會引發(fā)腎盂腎炎,可能會讓你的血壓升高,讓你的身體毒素增加。所以為了降低危害,及時的排尿很重要的。不...

黑龍江省中醫(yī)醫(yī)院 楊銘

1.54萬次閱讀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