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軟傷病是脊柱勞損和退變類疾病的統(tǒng)稱,主要是指那些由于力學原因?qū)е录怪P節(jié)及其附屬結構和組織損傷,進而主要影響脊柱生物力學狀態(tài)的一類疾病。通俗講,就是日常生活中極其普遍的頸肩腰腿痛等疾病。對于這類疾病,又是如何進行脊柱保健的呢?這就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坐臥立行開始。
首先是如何臥。臥床是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約占人生的1/3時間,也是影響脊柱的重要因素,床具的選擇應當是硬板厚墊床,床具的硬度應是仰臥位時將手掌伸入腰下能勉強進入為度,正確的臥姿應是平臥、側臥。平臥時,在雙膝下墊枕,側臥位時在兩腿中間墊枕,同時注意不要養(yǎng)成趴著睡覺的習慣,因為趴著睡覺頸椎是旋轉(zhuǎn)狀態(tài),軀干也會隨著出現(xiàn)旋轉(zhuǎn),脊柱就會出現(xiàn)旋轉(zhuǎn)側彎的狀態(tài),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tài),對脊柱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枕頭的高度一般是10CM,也就是一拳高,枕頭過高,時間長了容易使頸椎肌肉疲勞,造成頸曲變直,甚至反張,對脊柱健康也是不利的。
其次是如何坐。坐,已經(jīng)成為當今人類越來越多的生活形態(tài),直接關系到人類的脊柱健康,也正是因為坐位時間的延長,才出現(xiàn)了脊柱勞損退變性疾病的普遍增多和年輕化趨勢,那么怎樣坐才有利于脊柱的健康呢?正確的坐姿應是椅背頂住腰部,保持其前凸的曲度,而且連續(xù)坐位最好不要超過1h,需要長期坐位工作者,在工作期間應經(jīng)常起立活動4-6次。
第三是正確的站姿。很多人一站就三道彎,也就是駝背松腹站立,時間一長,就會出現(xiàn)腰曲加深,腰背肌負荷加大,所以建議站立的時候要挺拔身姿。
第四,在搬重物時,如何保護自己的脊柱呢?應該避免使用腰勁,盡量使用下肢力量,由于杠桿原理,手上的力量通過力臂,作用到腰上將是幾倍到幾十倍的應力,腰椎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持物重心必須盡量靠近身體??傊?,坐臥立行歸納到一起,就是“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臥如弓?!?/p>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應特別注意避免受涼,像游泳、涼水洗澡、吹空調(diào)等,腰部突然受到冷刺激,引起肌肉收縮就會加重疼痛。另外防止感冒也很重要,如果是頸椎病的病人,感冒時咽部炎癥容易誘發(fā)關節(jié)囊水腫;如果是腰椎病的病人,感冒后咳嗽和打噴嚏引起腹壓增高,都會加重或誘發(fā)疼痛。在出院后,要指導病人保證內(nèi)外支架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要特別注意禁止做扭腰動作并防止外傷。像踢球引起的跌傷和摔傷,還有像搓衣板洗衣,用拖布擦地,躺在床上夠地上的物品等扭腰動作,都會使前期的治療退步到患病時的狀態(tài)。所以要保護好我們的脊柱,挺起我們的身軀,就要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
軟組織損傷的治療包括休息、冷敷、壓迫和抬高RICE原則,同時結合藥物和物理治療,嚴重時需手術干預。軟組織損傷多由外力撞擊、過度拉伸或扭傷引起,需根據(jù)損傷程度選擇合適方法。 1、休息是軟組織損傷恢復的基礎。受傷后應立即停止活動,避免進一步加重損傷。對于輕度損傷,休息2-3天即可緩解癥狀;中度或重度損傷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甚至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 2、冷敷可減輕腫脹和疼痛。在受傷后的24-48小時內(nèi),每隔2-3小時冷敷15-20分鐘。可使用冰袋或冷敷包,注意避免直接接觸皮膚,以免凍傷。 3、壓迫有助于減少腫脹和穩(wěn)定受傷部位。使用彈性繃帶或壓力繃帶包扎,注意松緊適度,避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 4、抬高受傷部位可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將受傷肢體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尤其在休息時保持這一姿勢。 5、藥物治療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緩解疼痛和炎癥,局部外用藥膏如扶他林、云南白藥促進恢復。嚴重疼痛時可使用鎮(zhèn)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 6、物理治療適用于恢復期,包括熱敷、超聲波治療、電療和按摩。熱敷在48小時后進行,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超聲波和電療有助于組織修復;按摩需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避免二次損傷。 7、手術治療針對嚴重損傷,如韌帶斷裂、肌腱撕裂或肌肉大面積損傷。常見手術方式包括關節(jié)鏡手術、韌帶重建和肌腱修復,術后需配合康復訓練。 8、康復訓練是恢復功能的關鍵。輕度損傷可在疼痛緩解后開始適度活動;中度或重度損傷需在醫(yī)生或康復師指導下進行,逐步增加強度和范圍,避免過早活動導致復發(fā)。 9、飲食調(diào)理有助于加速恢復。增加富含蛋白質(zhì)如雞蛋、魚類、維生素C如柑橘類水果、綠葉蔬菜和鋅如堅果、海鮮的食物,促進組織修復。 軟組織損傷的治療需根據(jù)損傷程度和類型選擇合適方法,輕度損傷可通過家庭護理和藥物緩解,中度或重度損傷需結合物理治療和手術干預,康復訓練和飲食調(diào)理是恢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要時及時就醫(yī)。
常見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包括擦傷、切割傷和撕裂傷。處理方式為清潔傷口、止血、消毒和包扎,嚴重時需就醫(yī)。 1、擦傷是皮膚表層受到摩擦導致的損傷,常見于跌倒或碰撞。處理時先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去除污物,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最后用無菌紗布覆蓋。擦傷較淺時可自行處理,若傷口較大或感染需就醫(yī)。 2、切割傷是由鋒利物品如刀、玻璃等造成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損傷。處理時先壓迫止血,清潔傷口后用碘伏消毒,再用無菌紗布包扎。若傷口較深或出血不止,需及時就醫(yī),可能需要縫合或使用止血藥物。 3、撕裂傷是皮膚和軟組織受到強力拉扯導致的損傷,常見于交通事故或機械傷害。處理時先止血,清潔傷口后用碘伏消毒,再用無菌紗布包扎。若傷口較大或伴有骨折、神經(jīng)損傷,需立即就醫(yī),可能需要手術修復。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預防包括避免危險環(huán)境、使用防護裝備和注意安全操作。處理傷口時需保持清潔,避免感染,嚴重時及時就醫(yī),確保傷口愈合和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