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急性發(fā)作,患者突然劇烈胸痛、大汗淋漓,甚至突然心跳呼吸停止。遇到這種情況,家屬往往慌了手腳,亂作一團,不但沒有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急救,甚至因為一些錯誤做法反而加速了患者的死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冠心病急性發(fā)作的時候,哪些是我們應該而且能夠做到的。
檢查
心電圖
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便、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當患者癥狀發(fā)作時最重要的檢查手段,也可發(fā)現(xiàn)心律失常。大多數(shù)沒有攻擊就沒有特異性。心絞痛發(fā)作時,s-t段異常低,而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出現(xiàn)短暫的s-t段抬高。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有明顯的S-T段凹陷和T波倒置。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xiàn):(1)急性期Q波異常,s-t段抬高。在亞急性期,只有異常的Q波和T波倒置(梗死后數(shù)天至數(shù)周)。(3)慢性或老年性(3~6個月)僅Q波異常。如果s-t段抬高持續(xù)6個月以上,可能發(fā)生室壁瘤。如果T波倒置延長,稱為陳舊性心肌梗死伴冠狀動脈缺血。
心電圖壓力測試
這些包括運動壓力測試和藥物壓力測試(例如患者沒有癥狀或很短,很難捕獲癥狀在一個安靜的狀態(tài),心肌缺血可誘導通過運動增加心臟的負荷或藥物,和心肌缺血的存在可以證實了st-t記錄在心電圖的變化。運動負荷試驗最常用,陽性結果均為異常。然而,懷疑有心肌梗塞的病人應該被禁止。
動態(tài)心電圖
它是一種能夠長期連續(xù)記錄和分析心電在活動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下的變化的方法。Holter于1947年首次使用這種技術來監(jiān)測電活動,因此也被稱為Holter。該方法可以觀察和記錄患者日常生活中心電圖的變化,如短暫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t的變化。無創(chuàng),方便患者接受。
核素心肌顯像
如果沒有運動壓力測試,病史、心電圖和一些病人不能排除心絞痛的可能。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qū),明確缺血部位和缺血程度。結合運動負荷試驗,可以提高檢測率。
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它可以檢查心臟形態(tài)、結構、心室壁運動和左心室功能。對室壁瘤、心內(nèi)血栓形成、心臟破裂及乳頭狀肌功能有重要診斷價值。然而,其準確性與超聲檢查人員的經(jīng)驗密切相關。
血液檢查
通常需要采集血樣來測定血脂、血糖等指標來評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心肌損傷標志物是診斷和鑒別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心肌肌鈣蛋白是臨床應用的主要蛋白。
冠狀動脈
多層螺旋CT(MSCT)心臟冠狀動脈成像是一種無創(chuàng)、低風險、快速的檢查方法,已逐漸成為冠心病早期篩查和隨訪的重要手段。(1)患者胸痛癥狀不典型,心電圖、運動應激試驗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輔助檢查不能證實。(2)冠心病低?;颊叩脑\斷。懷疑是冠心病,但沒有冠狀動脈造影。(4)無癥狀篩查高危冠心病患者。已知冠心病或介入手術后隨訪。
冠狀動脈造影和血管內(nèi)成像
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范圍等,并據(jù)此可以指導進一步的治療。血管內(nèi)超聲可以判斷冠狀動脈管壁狹窄的形態(tài)和程度。光學相干層析(OCT)是一種高分辨率的層析成像技術,可以更好地觀察血管腔和壁的變化。左心室血管造影可以評估心功能。冠狀動脈造影的主要適應癥有:(1)對于內(nèi)科治療的心絞痛患者,應明確動脈病變,考慮行旁路移植術;(2)心絞痛等胸痛不能確診。
無論是心絞痛還是心肌梗死,患者首先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坐下或臥床休息,禁止奔走呼救或步行去醫(yī)院。如在室外,應原地蹲下休息。因為靜止可以減少心臟的負荷,從而減少心肌耗氧量,延緩心肌細胞因缺氧而壞死。同時,精神應放松,不要過分緊張。如在冬季野外發(fā)病時應注意保暖。
順暢、有效的呼吸對冠心病急性發(fā)作的患者尤為重要。應該立即開窗通風,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同時解開患者衣領,及時清除其口腔內(nèi)的嘔吐物,以免誤吸造成氣道阻塞。家屬還應不斷安慰患者,避免過度緊張造成氣道痙攣,引起窒息。有條件可立即經(jīng)鼻給氧。
有冠心病病史者應常備急救藥物。一旦心絞痛發(fā)作,可立即用藥。馬上應迅速向急救中心呼救。
冠心病發(fā)作最兇險的一種類型和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心臟驟停,常稱為冠心病猝死。對一個猝死者來說,在心跳、呼吸停止后的4分鐘是急救的關鍵時間。這時大腦內(nèi)的能量尚未耗盡,給予及時的現(xiàn)場急救,可能使猝死者起死回生;如果超過4分鐘,則腦細胞可因嚴重缺血、缺氧而壞死,患者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即使存活下來,也大多是植物人。
那么如何現(xiàn)場搶救猝死者呢?在請人向急救中心呼救的同時,應立即把患者仰臥在木板上。然后,按以下步驟進行搶救:
打開氣道由于猝死者舌根向后墜落,不同程度地堵塞了氣道入口處,因此首先要給患者通暢氣道。目前國際上通用仰頭舉頦法,方法是急救者位于患者一側,用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額,用力往下壓,另一手的食、中指放置于患者下頦(下巴),用力往上舉,使患者氣道充分打開。
此時猝死者肺臟已塌陷,故第一次需用力吹兩口氣,觀察到胸腹部有起伏即可。而后每分鐘吹氣12~16次。注意吹氣時應捏閉患者鼻孔,并口對口密封。
胸外心臟按壓即用人工的方法使心臟跳動,讓流動的血液把肺部的氧送至大腦和其他重要臟器。急救者可用一手掌根放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1/3處,另一手掌根重疊于前一手背上,然后兩手臂繃直,用腰部的力量向下按壓,深度為3.5~4.5厘米。頻率為每分鐘80~100次。
心肺復蘇不能隨意停止,一直要堅持到救護車到達,及時把急救的“接力棒”傳給隨車醫(yī)生,則可望大大地提高猝死者的生存率。
冠心病的藥物治療費用因藥物種類、劑量和品牌差異而有所不同,平均每月費用大約在100元至1000元之間。具體費用受藥物選擇、地區(qū)差異和醫(yī)保政策影響。 1、常用藥物:冠心病的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100mg/片每日一片,月費用約20元;阿托伐他汀20mg/片每日一片,月費用約150元;美托洛爾50mg/片每日一片,月費用約50元。 2、特殊藥物:對于需要更強化治療的患者,可能會使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75mg/片每日一片,月費用約300元;替格瑞洛90mg/片每日兩次,月費用約600元。 3、輔助藥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硝酸酯類藥物或鈣通道阻滯劑。單硝酸異山梨酯20mg/片每日兩次,月費用約100元;氨氯地平5mg/片每日一片,月費用約80元。 4、品牌差異:進口藥物通常價格較高,國產(chǎn)藥物相對便宜。例如,進口阿托伐他汀月費用可達300元,而國產(chǎn)同類藥物可能僅為150元。 5、醫(yī)保報銷:醫(yī)保政策對藥物費用有顯著影響,部分藥物可享受醫(yī)保報銷,患者自付比例通常在10%-50%之間。建議咨詢當?shù)蒯t(yī)保部門了解具體報銷政策。 冠心病的藥物治療費用因個體情況而異,建議患者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選擇適合的藥物,并注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同時定期監(jiān)測血脂、血壓等指標,以控制病情發(fā)展。
冠心病可通過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diào)整、心理干預、心臟康復訓練、定期監(jiān)測等方式進行保守治療。冠心病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等因素引起。 1、藥物治療:冠心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100mg/天、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20mg/天、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50mg/天等,以降低心肌梗死風險、控制血脂和心率。 2、生活方式調(diào)整:患者應戒煙限酒,避免高脂高鹽飲食,增加蔬菜水果攝入,保持體重在正常范圍內(nèi),每日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 3、心理干預: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可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正念冥想等方式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生活質(zhì)量。 4、心臟康復訓練: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個性化心臟康復計劃,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呼吸訓練等,逐步提高心肺功能,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 5、定期監(jiān)測: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每年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預防病情進展。 冠心病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保守治療方案,結合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diào)整、心理干預、心臟康復訓練等多方面措施,控制病情發(fā)展,提高生活質(zhì)量。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定期復查,密切監(jiān)測病情變化,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
冠心病二級預防用藥主要包括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這些藥物通過不同機制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風險。常用劑量為每日75-100毫克,口服腸溶片劑型。長期使用時需注意胃腸道出血風險,必要時可聯(lián)合使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保護胃黏膜。 2、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穩(wěn)定斑塊并減少心血管事件。常用藥物包括阿托伐他汀每日10-20毫克、瑞舒伐他汀每日5-10毫克等,口服片劑。使用時需監(jiān)測肝功能,避免與他汀類藥物相互作用的其他藥物。 3、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通過降低心率和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常用藥物包括美托洛爾每日25-100毫克、比索洛爾每日2.5-10毫克等,口服片劑。使用時需注意心率過低或哮喘患者慎用。 4、ACEI/ARB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通過降低血壓和改善心臟重構,減少心血管事件。常用藥物包括依那普利每日5-20毫克、纈沙坦每日80-160毫克等,口服片劑。使用時需監(jiān)測腎功能和血鉀水平。 5、抗血小板藥物:對于高血栓風險患者,可聯(lián)合使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藥物,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氯吡格雷常用劑量為每日75毫克,替格瑞洛為每日90毫克,口服片劑。使用時需注意出血風險,必要時調(diào)整劑量。 冠心病二級預防用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長期堅持,同時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全面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定期復查血脂、血壓、血糖等指標,及時調(diào)整用藥方案,確保治療效果。
冠心病可能引起心慌。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心慌是其常見癥狀之一。冠心病患者的心慌通常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因素有關。治療冠心病引起的心慌需要從日常護理和醫(yī)療干預兩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以及必要時使用藥物或手術治療。 1、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導致心慌。心肌缺血時,心臟功能受限,患者可能感到心悸、胸悶。改善心肌缺血的方法包括控制血壓、血脂,戒煙限酒,保持適度運動,如每天快走30分鐘。 2、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現(xiàn)心律失常,如房顫、室性早搏等,導致心慌。心律失常與心肌缺血、電解質(zhì)紊亂等因素有關。患者應定期監(jiān)測心電圖,必要時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胺碘酮片200mg每日一次,或美托洛爾緩釋片50mg每日一次。 3、心理因素: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焦慮、緊張等情緒,可能加重心慌癥狀。心理壓力會影響自主神經(jīng)功能,導致心率加快?;颊呖赏ㄟ^放松訓練、深呼吸練習、冥想等方式緩解焦慮,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幫助。 4、藥物副作用:某些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如硝酸甘油、β受體阻滯劑,可能引起心慌。藥物副作用與個體敏感性、劑量不當有關?;颊邞卺t(yī)生指導下調(diào)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如將硝酸甘油片改為噴霧劑,或調(diào)整β受體阻滯劑的劑量。 5、伴隨癥狀:冠心病患者的心慌可能伴隨胸痛、氣短、乏力等癥狀。這些癥狀提示心肌缺血加重或心律失常惡化?;颊邞芮斜O(jiān)測癥狀變化,及時就醫(yī),必要時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或支架植入術,如藥物涂層支架或金屬裸支架。 冠心病患者應注重飲食調(diào)理,選擇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食物,如燕麥、深海魚、綠葉蔬菜等。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心臟功能,推薦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定期復查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遵醫(yī)囑服藥,必要時進行心臟康復訓練。
冠心病可通過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心臟超聲、血液檢查和負荷試驗等方式診斷。這些檢查能夠評估心臟功能、血管狀況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損傷。 1、心電圖: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的常用方法,通過記錄心臟電活動,能夠發(fā)現(xiàn)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問題。靜態(tài)心電圖適用于日常篩查,動態(tài)心電圖則能捕捉到間歇性心肌缺血。 2、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通過注入造影劑,直接觀察冠狀動脈的狹窄或阻塞情況。該方法能明確病變位置和程度,為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3、心臟超聲:心臟超聲通過超聲波成像,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包括心室壁運動、瓣膜功能等。它能夠發(fā)現(xiàn)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室壁運動異常,輔助診斷冠心病。 4、血液檢查:血液檢查通過檢測心肌酶、肌鈣蛋白等指標,評估心肌損傷程度。這些指標在心肌梗死時顯著升高,是診斷急性冠脈事件的重要依據(jù)。 5、負荷試驗:負荷試驗通過運動或藥物誘發(fā)心肌缺血,結合心電圖或心臟超聲觀察心臟反應。該方法能夠評估心肌缺血的嚴重程度,輔助診斷隱匿性冠心病。 飲食方面,建議采用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飲食模式,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的攝入。運動方面,適量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每周至少150分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護理方面,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管理壓力,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和血脂,能夠有效降低冠心病風險。若出現(xiàn)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冠心病在十幾歲的青少年中較為罕見,但并非不可能發(fā)生。青少年冠心病可能與遺傳因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胸痛、氣短、心悸等癥狀。治療可通過調(diào)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藥物治療等方式進行。 1、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冠心病史的青少年患病風險較高。建議定期進行心血管健康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并干預潛在問題。避免高脂高糖飲食,選擇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蔬菜等,保持健康體重。 2、肥胖:青少年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通過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來減重,例如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比例。 3、高血壓:青少年高血壓可能增加冠心病風險。建議限制鹽分攝入,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避免高鹽食品如腌制食品。定期監(jiān)測血壓,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物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 4、糖尿病:糖尿病青少年患冠心病的風險較高??刂蒲撬绞顷P鍵,通過合理飲食和藥物治療如二甲雙胍、胰島素等。定期監(jiān)測血糖,避免高糖食物如甜點、含糖飲料,選擇低糖食品如全麥面包、豆類等。 5、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習慣可能增加冠心病風險。建議戒煙戒酒,增加日常活動量,例如每天步行10000步,選擇健康的娛樂方式如閱讀、繪畫等,避免長時間久坐。 青少年冠心病的管理需要綜合干預,包括健康飲食、規(guī)律運動、定期體檢和心理支持。飲食上應多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豆類,減少高脂高糖食品的攝入。運動方面,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增強心肺功能。心理上,家長和學校應提供支持,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冠心病放置支架后住院時間通常為2-3天,具體時長需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調(diào)整。住院期間需密切監(jiān)測術后反應,確保病情穩(wěn)定。 1、術前準備:手術前一天進行常規(guī)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確?;颊呱眢w狀況適合手術。術前需禁食6-8小時,避免術中嘔吐或誤吸。 2、手術過程:支架植入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時間約1-2小時。醫(yī)生通過導管將支架送至狹窄或堵塞的冠狀動脈處,擴張血管以恢復血流。術中可能出現(xiàn)輕微不適,但一般無需擔心。 3、術后觀察:手術后患者需在監(jiān)護室觀察4-6小時,監(jiān)測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術后24小時內(nèi)需臥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腫。 4、出院標準:術后2-3天,若患者無明顯不適,生命體征穩(wěn)定,穿刺部位愈合良好,醫(yī)生會評估后允許出院。出院前需進行心電圖復查,確認支架植入效果。 5、術后護理:出院后需按醫(y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防止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術后恢復期間,患者需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高鹽食物,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度緊張或焦慮。若出現(xiàn)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需及時就醫(yī)復查。
冠心病的反射區(qū)主要集中在心臟及其周圍區(qū)域,具體表現(xiàn)為胸骨后或心前區(qū)的疼痛或不適,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頸部、下頜或背部。 1、胸骨后區(qū):冠心病患者最常見的疼痛區(qū)域是胸骨后區(qū),表現(xiàn)為壓榨性、緊縮性或燒灼感,通常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十分鐘,可能因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誘發(fā),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緩解。 2、心前區(qū):心前區(qū)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癥狀之一,常表現(xiàn)為鈍痛或壓迫感,可能伴隨胸悶、氣短等癥狀,疼痛范圍較廣,可能向周圍區(qū)域放射。 3、左肩及左臂:冠心病引起的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及左臂,表現(xiàn)為麻木、刺痛或沉重感,可能與心臟供血不足導致的神經(jīng)反射有關。 4、頸部及下頜:部分冠心病患者會出現(xiàn)頸部或下頜的疼痛,表現(xiàn)為鈍痛或壓迫感,可能伴隨咽喉部不適,需警惕心絞痛的可能性。 5、背部:冠心病引起的疼痛有時會放射至背部,表現(xiàn)為鈍痛或壓迫感,可能伴隨胸悶、氣短等癥狀,需與背部肌肉疼痛或脊柱疾病進行鑒別。 冠心病患者應注重飲食調(diào)節(jié),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適量運動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和保持情緒穩(wěn)定也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遵醫(yī)囑服用藥物,如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有助于控制病情發(fā)展。若出現(xiàn)持續(xù)性胸痛或不適,應及時就醫(yī),避免延誤治療。
冠心病心肌梗死最常發(fā)生在左心室前壁,尤其是左前降支供血的區(qū)域。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左前降支作為冠狀動脈的主要分支,供血范圍廣,一旦發(fā)生閉塞,影響最為嚴重。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密切相關,常表現(xiàn)為劇烈胸痛、呼吸困難、惡心等癥狀。 1、左前降支:左前降支是冠狀動脈的主要分支,負責供應左心室前壁和室間隔的血液。當左前降支發(fā)生閉塞時,左心室前壁和室間隔的心肌會因缺血而壞死,導致大面積心肌梗死?;颊叱1憩F(xiàn)為劇烈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或下頜。 2、右冠狀動脈:右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右心室和左心室下壁的血液。當右冠狀動脈發(fā)生閉塞時,右心室和左心室下壁的心肌會因缺血而壞死?;颊呖赡鼙憩F(xiàn)為胸痛、低血壓、心律失常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心源性休克。 3、左回旋支:左回旋支負責供應左心室側壁和后壁的血液。當左回旋支發(fā)生閉塞時,左心室側壁和后壁的心肌會因缺血而壞死?;颊叱1憩F(xiàn)為胸痛、呼吸困難、惡心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心力衰竭。 4、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會導致血管狹窄,血流受限。斑塊破裂后,血栓形成,進一步堵塞血管,導致心肌缺血壞死。患者可能表現(xiàn)為胸痛、心悸、乏力等癥狀。 5、斑塊破裂:斑塊破裂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誘因。斑塊破裂后,血栓形成,堵塞冠狀動脈,導致心肌缺血壞死?;颊叱1憩F(xiàn)為劇烈胸痛,疼痛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伴有冷汗、惡心、嘔吐等癥狀。 心肌梗死的預防和治療需從生活方式和醫(yī)療干預兩方面入手。飲食上應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運動方面,建議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鐘。護理上,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和血脂,遵醫(yī)囑服藥,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
冠心病可通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搭橋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放支架等方式治療。冠心病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等因素引起。 1、搭橋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通過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胸內(nèi)動脈或大隱靜脈繞過狹窄或堵塞的冠狀動脈,恢復心肌血供。該手術適用于多支血管病變、左主干病變或復雜病變的患者,術后效果持久,但創(chuàng)傷較大,恢復時間較長。 2、支架植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通過導管將支架植入狹窄的冠狀動脈,撐開血管壁,恢復血流。該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適用于單支或雙支血管病變的患者,但術后可能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且存在支架內(nèi)再狹窄的風險。 3、病變范圍:搭橋手術更適合多支血管病變或左主干病變的患者,而支架植入更適合單支或雙支血管病變的患者。病變范圍是選擇手術方式的重要依據(jù)。 4、手術風險:搭橋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可能出現(xiàn)感染、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但長期效果較好。支架植入創(chuàng)傷較小,但術后需長期服藥,且存在支架內(nèi)血栓或再狹窄的風險。 5、術后護理:搭橋術后需注意傷口護理,避免感染,同時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支架植入術后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定期復查,監(jiān)測支架情況。 冠心病患者在選擇搭橋或支架植入時,應根據(jù)病變范圍、手術風險和術后護理等因素同時結合醫(yī)生的專業(yè)建議。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飲食控制,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多食用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增強心肺功能;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和血脂,遵醫(yī)囑服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