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是由支原體、衣原體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可通過飛沫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感染,臨床表現為呼吸道癥狀、泌尿生殖系統(tǒng)炎癥等。
支原體是最小的原核微生物,缺乏細胞壁,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天然耐藥;衣原體為專性細胞內寄生,具有獨特發(fā)育周期。兩者均能逃避宿主免疫清除,導致慢性或持續(xù)性感染。
肺炎支原體通過飛沫傳播引發(fā)呼吸道感染;沙眼衣原體通過性接觸傳播導致尿道炎、宮頸炎,母嬰傳播可能引起新生兒結膜炎或肺炎。共用毛巾等間接接觸也可傳播沙眼衣原體。
肺炎支原體感染表現為頑固性干咳、低熱、頭痛,胸片可見斑片狀陰影。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可導致非典型肺炎,伴隨肌痛、關節(jié)痛等全身癥狀,嚴重者出現呼吸衰竭。
沙眼衣原體感染尿道后出現排尿刺痛、分泌物增多,女性易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生殖支原體感染可能與不育癥相關,通常表現為慢性前列腺炎或陰道分泌物異常。
核酸檢測是金標準,血清抗體檢測輔助診斷。大環(huán)內酯類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對支原體有效,多西環(huán)素治療衣原體感染。耐藥病例可選用莫西沙星,療程需足量足療程。
預防支原體、衣原體感染需加強個人防護,呼吸道疾病流行期佩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觸患者。安全性行為可降低生殖系統(tǒng)感染風險,孕婦需進行產前衣原體篩查。感染者應單獨使用毛巾等日用品,家庭成員出現癥狀需共同治療。保持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營養(yǎng)素,急性期多飲水促進代謝產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