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朝外背要注意的有那些?
當越來越多的父母把背巾作為帶著寶寶出門的選擇之一以后,一個問題也就隨之而出:背寶寶的時候,到底應該讓寶寶面朝內、還是面朝外呢? 從直觀上來看,寶寶面朝外,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得到很多刺激;寶寶面朝內,可以看到爸媽,親子聯系更緊密,寶寶會覺得安心。而如果我們仔細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這選擇看似簡單,其實還是很有學問的。

大腦發(fā)育需要刺激,但是……
很多爸媽都知道,新生兒從出生開始,他的大腦就開始經歷一個非常旺盛的發(fā)育階段,這個階段從出生持續(xù)到3歲,是俗稱的小孩大腦發(fā)育的黃金期。而在這黃金期里,大腦發(fā)育依賴外界刺激,刺激越多,腦神經細胞之間發(fā)展出來的連結通路就越復雜,那么寶寶就越聰明。從這個角度看,讓寶寶面朝外,能得到更多的外部刺激,顯然是對他的大腦發(fā)育有好處了?道理上是沒有錯,但是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發(fā)育是分階段的。當我們說,寶寶大腦依賴于外界刺激而發(fā)育,并不等于說刺激越多,發(fā)育越好,這里需要一個關鍵詞:適當。嬰兒對于刺激是很敏感的,一方面外界刺激可以激發(fā)腦神經產生連結,另一方面,外界刺激也會讓對嬰兒產生壓力,他們很容易被過多的刺激搞得疲勞不堪,當出現這個狀況時,大腦不但不會因刺激而發(fā)育,還會因刺激而關閉接收通路,而且寶寶越小,越容易被過度刺激。所以,大腦發(fā)育需要外界刺激,但必須是適量的外界刺激。
爸媽也是對寶寶的一種刺激

此外,爸媽不要忘記,親子互動也是一種外界刺激,而且是特別重要的一種,是新生兒需要的最初的刺激。嬰兒出生以后,對世界的初體驗就是爸媽的懷抱,無論是因為饑餓、不適、害怕等等各種原因而不安哭泣的時候,都需要在爸媽的懷抱里得到安撫,在這些安撫過程中,寶寶的大腦也會建立最初始的連結通路,這里發(fā)育出來的是寶寶對愛與安全感的體驗。爸媽們不要覺得愛與安全感是很抽象的詞,這個階段沒有好好完成,寶寶日后會有無窮無盡的問題。
嬰兒在出生后一兩個月之內,他的視力是很有限的,只能看到幾公分內的東西,所以爸媽把他抱起來的時候,他剛好能看到爸媽的臉。當他逐漸長大,他能看清更多更遠的事物,也會對更大的世界感興趣。但這個階段,爸媽的臉對于寶寶仍然是很重要的,因為寶寶會參照爸媽的面部表情,來判斷外部世界。比如有研究者做過實驗,他們用一塊透明的玻璃蓋住一個洞,讓嬰兒爬過去,嬰兒通常會先去看爸媽,如果爸媽臉上露出驚恐的表情,那么嬰兒一般不會爬;如果爸媽面露鼓勵的神情,則嬰兒大多會去試試。所以,能夠看到爸媽,對于探索世界的嬰兒來說,同樣很重要。
寶寶的生理發(fā)育也需要考慮到
除了大腦,爸媽還需考慮到嬰兒生理發(fā)育的一些需求。寶寶在媽媽體內好多個月都是卷曲的姿勢,所以他們在出生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也都會更喜歡這種姿勢,而同時他們的脊椎、髖部及顱骨發(fā)育,都是在這種姿勢下最自然無壓力。當爸媽把寶寶背在身上時,面朝內的背法,往往可以讓他的雙腿蜷起來,同時后背呈一種自然的彎曲狀態(tài),符合他們生理發(fā)育的需求。
- 上一篇:這樣爬可以讓寶寶爬出聰明來
- 下一篇:這些聽說小游戲讓你的寶寶變得伶牙俐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