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總是哭鬧 注意寶寶是否觸覺過度敏感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不讓幼兒四處爬行、跑跳、碰摸,加上電視與游戲機成為主要玩具,大幅減少各種感覺刺激輸入機會,這些過度保護的行為,使孩子錯過觸覺探索的黃金期,你知道嗎?大部分孩子的觸覺敏感狀況是可以避免的。家有磨娘精等級孩子的爸爸媽媽看完本篇后,你就會知道該怎么做了!

寶貝總是哭鬧 注意寶寶是否觸覺過度敏感

  睿睿打從出生就是長輩眼中的磨娘精,換個環(huán)境就會哭鬧不已;除了媽媽之外,其他人可就碰不得,這可累壞了睿睿媽。好不容易等到睿睿可以上幼兒園的年紀,原以為終于可以安心返回職場工作,稍稍放松長期緊繃的神經(jīng),沒想到才開學沒多久,老師就開始向媽媽訴說睿睿在學校與其他小朋友無法融洽相處的情形。「睿睿不喜歡排隊也不太守秩序,跟其他小朋友游戲時,每每總會惹得睿睿不開心,進而推打一起玩的小朋友。」心疼孩子卻又不知該如何管教的睿睿媽,真的是頭痛不已,直到遇到了身為職能治療師的朋友協(xié)助分析原因,才恍然大悟,原來睿睿會如此極可能與『觸覺敏感』有極大的關(guān)系。

  孩子有哪些表現(xiàn)極可能與觸覺過度敏感有關(guān)?

  如果發(fā)現(xiàn)家里的孩子不喜歡讓人剪頭發(fā)、修指甲、洗頭,或者有打人、推人等動作,或是經(jīng)常留意衣服后面的標簽時,就可能有觸覺過度敏感的現(xiàn)象。

  觸覺過度敏感的常見特征如下:

  不喜歡讓人碰觸身體或臉部,對日?;顒尤缦搭^、洗臉、剪指甲、剪頭發(fā)等感覺厭惡。

  會避免赤腳,尤其是草地、沙地。

  對旁人不小心或輕微無害的碰觸會出現(xiàn)攻擊性反應(yīng),因此常常發(fā)現(xiàn)他有防御性打人、推人的動作出現(xiàn)。

  感覺較一般人怕癢、甚至很在意衣服后面的標簽。

  錯誤解讀感覺輸入,對疼痛反應(yīng)過度。

  情緒經(jīng)常處在不穩(wěn)定的狀況,容易莫名地生氣、哭鬧。到人多的地方會想回家。

  個性偏執(zhí)、不喜歡學習新的事物。

  怕生、退縮,較易與親人親近,且依賴感重。

  不專心、容易分心。

  觸覺是人類探索環(huán)境的重要媒介,除了可保護身體避免受到傷害,同時也是安撫情緒的重要管道。正確處理觸覺訊息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只影響身體知覺及情緒,對于課業(yè)學習、生活安全感、以及人際互動等方面的影響也很大。

  產(chǎn)生原因?

寶貝總是哭鬧 注意寶寶是否觸覺過度敏感

  至于會造成觸覺防御過度的原因,通常是因為觸覺系統(tǒng)發(fā)展不成熟,以致對外界的觸覺刺激辨識能力不足或混亂所引起。

  可能成因如下:

  體質(zhì)關(guān)系

  有可能因為出生前后曾經(jīng)發(fā)生缺氧的現(xiàn)象,使得觸覺神經(jīng)核受到傷害。

  如果嬰兒時期缺乏被父母撫觸的機會,使得寶寶對觸覺刺激無法適時的反應(yīng)時,時間一久,就會養(yǎng)成排斥面對外來的種種刺激。

  過度保護,不讓幼兒四處爬行、跑跳、碰摸,加上電視與游戲機成為主要玩具,大幅減少各種感覺刺激輸入機會,使孩子錯過觸覺探索的黃金期也因此影響其發(fā)展視知覺及三度空間的概念。

  減輕觸覺敏感的小游戲

  若發(fā)現(xiàn)孩子的觸覺防御特別敏感,又伴隨情緒不穩(wěn)、不專心等表現(xiàn),除了可以請專業(yè)職能治療師提供更詳細的評估之外,父母平日可與孩子多玩一些小游戲,提供大量刺激,以減輕孩子因觸覺防御而產(chǎn)生的困擾。

  夾三明治

  道具:大毛毯或棉被

  玩法:用棉被把小朋友夾住做成一個大三明治,可以搭配大球壓身的游戲,用來提供深度的壓力刺激。

  目的:提供孩子全身深度、重壓的觸覺刺激,改善好動、容易分心、情緒不穩(wěn)的現(xiàn)象。

  大球壓身

  道具:大型充氣球

  玩法:先請孩子面朝下趴在地板上,用球慢慢地在他背部來回滾動,并逐漸施加力量。

  目的:提供深度重壓的刺激,有抑制神經(jīng)興奮的效果。

  小提醒:建議可以在睡前實施,使其穩(wěn)定情緒,如果孩子抗拒,可適當調(diào)整壓力的大小或者停止游戲。

  擦乳液

  道具:乳液

  玩法:在孩子的四肢涂上乳液,先請他自已擦,也可由父母幫忙他擦,如果反應(yīng)好,也可以涂在背上、脖子或臉上。

  目的:屬于全身的輕觸覺。

  小提醒:如果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逃避、生氣或拒絕時,就先由深壓覺的活動開始,如大球壓身,倘若能接受擦乳液,后續(xù)可逐漸改成顆粒狀的痱子粉或香粉,甚至在手上套上海綿、毛巾等來進行。

  這些活動主要目的是安定神經(jīng)、減輕孩子緊張焦躁的感覺,希望可以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互動,記得日常生活中需掌握「少責備,多接觸」的原則。對于給予這樣的孩子觸覺刺激時,必須要由孩子身體較不敏感處著手。但最好的方法是由孩子自己碰觸,如洗臉、洗手、洗澡及洗頭等活動;或者是讓孩子在地上翻滾、赤腳走路。家長只是輔佐的角色來幫助孩子,讓他能自己動手做。讓孩子在日常活動中,感覺及接受更多感覺刺激,這樣可以減少引起孩子不適、焦慮不安、反抗或逃避。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