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育兒方法自有他的獨到之處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媽媽總是抱怨爸爸沒有對孩子付出足夠多地時間和精力,爸爸總是覺得在瑣碎復雜的育兒生活中無法插手。其實在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方面,雖然爸爸沒有媽媽付出的精力多,但他們卻擁有一些甚至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獨到之處。因為爸爸的存在,孩子才能在一個更平衡和完美的環(huán)境中更好地長大。

爸爸的育兒方法自有他的獨到之處

  冒一點險又何妨

  爸爸這樣:孩子的一切冒險行為對我妻子來說都是不可理解的,她總是問:“你為什么要讓孩子爬那個欄桿?”而我總是回答:“因為它們在那啊!”很多時候我愿意讓孩子多做一些嘗試,但不并意味著我會讓她受傷。比如,當學走路的女兒扶著椅子去夠東西,搖搖晃晃就要摔倒時,我會在把她抱起前讓她先自己感受一下如何掌握身體的平衡?!?/p>

  媽媽這樣:一些研究者分析了媽媽對孩子的冒險行為非常謹慎小心的原因,這可能就是一種本能的保護,而這種本能起源于孕期,孕期中她們放棄了所有可能帶來危險的行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上。所以,寶寶出生以后,她們會延續(xù)這種關注點,延續(xù)保護寶寶的本能。

  爸爸的道理:如果孩子體驗不到一些冒險的樂趣,有可能導致他們非常膽小或者失去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所以爸爸們的邏輯似乎更利于孩子的成長。當然,爸爸們不會讓孩子遭遇危險,他們會掌握好度,在一個安全的范圍內(nèi)讓孩子有更多的嘗試。

  輕松才更容易快樂

  爸爸這樣:我妻子經(jīng)常和樓下的鄰居一起交流育兒心得,然后回來跟我說誰誰家的小孩比我們的女兒個子更高,誰誰家的孩子參加了舞蹈學習班,誰誰家的小孩吃了哪個牌子的鈣片……她非常在意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的“差距”。而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別人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但沒必要那么緊張兮兮。

  媽媽這樣:媽媽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都非常在意,所以經(jīng)常會有一些不必要的擔心,而且她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所以不知不覺中會與其他的孩子做比較,不知不覺中會給孩子增加一些負擔。

  爸爸的道理:以平和的心態(tài)養(yǎng)育孩子,爸爸們似乎比媽媽們更理智一些,爸爸們更崇尚順其自然,不像媽媽那樣對孩子事事關注。所以和爸爸在一起,孩子更容易放松。同時,如果有爸爸的左右,孩子的“負擔”似乎更輕一些。孩子的快樂最重要,難道不是嗎?

  不拘小節(jié)

  爸爸這樣:我經(jīng)常給孩子穿衣服,但我有時會把孩子的衣服穿反,因為我找不到區(qū)分正反面的標簽,。妻子總要糾正我,但我們爺倆都沒有覺得這有什么大不了。女兒照樣穿的暖暖的,照樣玩得很開心。至于這件毛背心究竟是穿在里面還是外面更好看一些?這件粉色的上衣搭配綠色的裙子還是白色的裙子更淑女一些?不就是帶孩子出去玩玩嗎,干嗎那么費事?我可管不了那么多。

爸爸的育兒方法自有他的獨到之處

  媽媽這樣:媽媽們通常比較在意孩子的穿著打扮,顏色、款式的搭配通常要比爸爸講究得多。。即便是帶著孩子到樓下的花園里遛一圈,也要在心里打好小算盤,今天該給孩子穿什么。所以,媽媽們無法容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把衣服穿反?簡直太不可思議了!當然,有時她們生氣是因為覺得爸爸們在糊弄事兒。

  爸爸的道理:對于孩子來說,出去玩兒這件事似乎要比穿哪件衣服更能讓他們興奮,他們需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沖出家門,而爸爸似乎更能實現(xiàn)這樣的愿望。同時,由于媽媽們比較在意孩子的穿著,所以有時本能地限制孩子的玩耍方式,比如“不要坐在地上,褲子都臟了”“滑梯上土很多,我們先別滑了”等等。所以,在爸爸那里,孩子能獲得更多的自由,他們自然開心。

  玩也重要

  爸爸這樣:我們一起夢想建一個屬于我們的足球場,永遠可以自由地不受時間限制地踢球。有時候,兒子拿一個金屬的勺子假裝成麥克風,我拿一個硬紙板卷起來當喇叭,我們假裝在開一個搖滾樂會,哈哈。這在孩子媽媽眼里看來似乎有點傻,但我和兒子卻能自得其樂。

  媽媽這樣:與孩子一起瘋瘋顛顛毫無顧慮地玩,爸爸們有點游手好閑的嫌疑,為什么不去做點有價值的事情呢?比如給孩子讀讀書什么的,或者去做點家務也好。還有就是,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孩子應該有非常規(guī)律的時間表,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好處。

  爸爸的道理:規(guī)律的飲食、起居習慣固然重要,但偶爾少吃一頓飯,晚睡了兩個小時當然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會構(gòu)成威脅。重要的是,在爸爸和孩子一起瘋玩時,他們能建立一種默契的父子關系,在興奮地玩耍過程中,孩子的各個感官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這對他們的很多能力都是鍛煉。

  多等一分鐘

  爸爸這樣:我有時會讓女兒多哭一小會兒。比如我正在洗澡,聽到了女兒的哭聲,我會馬上過去看一眼,看看她是怎么了,如果沒有什么事情,我會告訴她等我一小會,我就快洗完了。但如果是我的妻子,她肯定會馬上停止洗澡,然后沖過去把女兒抱起來??墒俏矣X得讓寶寶多等一分鐘有什么大礙呢?也許等我洗完回來的時候,女兒已經(jīng)開始自己玩了。

  媽媽這樣:大多數(shù)媽媽都是有求必應,她們通常在孩子剛哭的那一刻伸出自己的胳膊把孩子摟在懷里,這也可能是出于本能,她們?nèi)淌懿涣撕⒆拥囊稽c點委屈。而同樣,她們有時也這樣要求自己的丈夫,所以對爸爸的一些無動于衷的行為表示非常憤慨。

  爸爸的道理:雖然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過度保護欲,但媽媽們的本能反應有時會讓孩子過分依賴。而爸爸的方式似乎更給孩子留下了自己處理問題的空間,這個世界本身就不是有求必應的,所以孩子要潛移默化地慢慢學會獨立。

  爸爸和媽媽當然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多聽聽爸爸的道理,因為他們的不同很可能就是爸爸的優(yōu)勢,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特別的,非常重要的幫助。相同的孩子的問題,爸爸和媽媽會有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有時候按照爸爸的方法來,能幫助你教育出與眾不同的孩子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