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孩子缺乏了挫折教育,會讓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想要退縮,如果說孩子出現(xiàn)了虛榮和攀比的心理,說明孩子缺少對金錢以及生活的認知,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1、社交問題

家庭教育中也很容易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如果家庭中缺乏溫馨和睦的氛圍,孩子可能會產生孤獨、內向的傾向,或者在與同齡人的相處中出現(xiàn)交際障礙。

2、學習問題

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也可能對孩子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缺乏關注和指導,或者給予的指導方式不當,都可能使孩子在學習道路上感到迷茫、失望或者沮喪。

3、行為問題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沒有得到正確引導,孩子可能會形成消極的價值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如缺乏責任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沖動或者暴躁等,這都可能將孩子推向錯誤的方向,培養(yǎng)出一些不良的習慣和行為。

孩子家庭教育常見問題

過度保護:有時候,由于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見的心理需求,縱使孩子具有優(yōu)秀的先天條件,卻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當孩子想跑、想玩時,有的父母會害怕孩子受傷而禁止他。

如此的話,孩子便會養(yǎng)成不好動的習慣,身體變得遲熟、孱弱多病,心智的發(fā)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性格也會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無法面對困難。父母必須明白,關懷是心靈上的溝通,并不是行為上的干預。過分的干預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礙孩子潛能的發(fā)展。

過分寵愛: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動手,于是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依賴、遲熟、不能忍讓、也不懂自己照顧自己。即使表面看來柔順溫和,但當孩子長大,需要面對難題時,就可能出現(xiàn)性格突變。

父母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等于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

揠苗助長: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強迫他提早學站、學走路、學寫字……造成孩子身心嚴重失衡,導致孩子出現(xiàn)脾氣暴躁、焦慮、冷淡、退縮等問題,還可能會出現(xiàn)拒絕學習的問題,也不懂與人和諧相處。

家長該怎么正確教育孩子

第1點:父母要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無論是犯錯誤還是沖撞了父母,都有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有時候孩子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他們的經驗不足,或者想法與大人不同。老師認為,與其對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大吼大叫,不如靜下心來與孩子好好談談,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做一個傾聽者,比做一個訓誡者,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第2點:父母應放下身段與孩子協(xié)商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長輩,在孩子面前有著家長的威嚴,所以習慣對孩子下達命令,而且往往是一種頤指氣使的姿態(tài),認為孩子必須聽自己的,但是這樣的姿態(tài)會讓孩子產生距離感,不僅影響親子關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老師建議,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放下身段,以朋友的姿態(tài)與孩子交流協(xié)商,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尊重。

第3點:父母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自食惡果”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有時候再怎么打罵,孩子也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會認為父母在跟自己過不去,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讓孩子更不好管。老師的觀點是,在保證孩子足夠安全,以及不會產生真正惡果的前提下,家長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體驗做錯事的后果,當孩子身臨其境體驗到了,就會知道犯錯的成本。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