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不想讀書應該怎么辦
孩子說不想讀書應該怎么辦?孩子說不想讀書的原因有很多,其實找到原因、對癥下藥就好,只要時間來得及,方法找得好,一定是有效果的。
孩子說不想讀書應該怎么辦?
1、不喜歡集體生活,難以融入學習環(huán)境,導致不想讀書。
學生有幾個不想上學的階段。剛送去上幼兒園的孩子,也是要哭一個星期,因為從無時無刻的陪伴到第一次分離;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開始學習主科,環(huán)境變化大,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力也沒有那么集中;小學到初中,增加科目多,集體活動多,競爭開始激烈,中考壓力增加;還有寄宿制,半軍事化作息管理。環(huán)境轉換很需要時間磨合,磨合不好直接的結果是影響學習成績,成績落后自然就會厭學。
對策:每個過渡都需要時間適應,家長給與適當的引導。不愿上學、產生厭學情緒是有階段性的,人習慣了舒適的環(huán)境,要改變、接受新事物是需要過程的。主動接受比被動接受效果好,引導比強迫好,多給與鼓勵支持,比打罵指責有效果,孩子青春時候叛逆期更需要理解、引導。
2、沒有自己喜歡的學科,提不起興趣,厭惡去上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地被迫參與,確實是不開心的,成年人也是如此,更何況孩子。當然,興趣愛好也是可以培養(yǎng)的,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也一樣,義務教育直到高中階段,學科繁雜,種類多,但是里面總有他喜歡的,只是要慢慢發(fā)掘,給與時間和耐心。尤其是小學到初中階段,學科突然增多,很多人難以適應,容易產生畏難的情緒,家長給與適當的引導和寬慰很重要。
對策:給予孩子充足的重視和關注,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一張白紙的情況下,父母給他描畫的越生動形象,他越容易產生興趣,興趣有部分是天生的,有部分靠后天發(fā)掘培養(yǎng)。人的學習是個不斷發(fā)掘自我、認可自我的過程,學校教育有普遍性,不可能每個人的興趣都能照顧到,父母做好啟蒙人很重要。
3、討厭學校管理制度,不適應應試教育。
這種情況大多發(fā)生在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生,主要是考試多,升學壓力大,而且這時候的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思維意識,有一定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加上社會上信息交流比較發(fā)達,學生很容易對現在的教育機制不滿,不認可選拔人才的方式,感覺自己心比天高,不需要通過高考來證明自己,更不屑參與學習,所以出現學生厭學、逃學甚至退學的情況。
對策:正視教育的規(guī)律,幫助孩子盡早適應現行的教學體制。接受教育,學習知識,規(guī)范行為準則,是個歷練的過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也一樣適用。接受一定的競爭,有利于自我個體的成長,溫室里養(yǎng)不出參天大樹,父母能明白,才能為之計生遠。不能改變規(guī)則,那就只能適應規(guī)則。
- 上一篇:當前是第一篇
- 下一篇:當前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