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孩子打父母怎么教育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有些父母在教育六歲孩子時認為口頭說教沒有用處,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很有道理,所以在孩子不聽話時總是動手打罵。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會非常偏激,甚至會對父母產生仇恨的心理,開始反過來打父母。

六歲孩子打父母怎么教育

六歲孩子打父母怎么教育

第一、態(tài)度方面的威懾

孩子的世界往往更加簡單,通常也會直接的表達出個人的看法,比如孩子不喜歡某個人,就會直接表示出個人的厭惡,行為上會直接呈現(xiàn)出來。因此有的孩子一旦被惹到,往往就會直接打過去,不管對方是父母還是其他陌生人。

有的父母對于這樣的行為感覺到不在意,完全意識不到孩子自身的錯誤,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變本加厲,一旦生氣就會對父母拳打腳踢。父母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孩子親眼變得更加囂張,不會再對父母有畏懼之心。

第二、父母需正確引導

六歲孩子打父母完全在于發(fā)泄個人情緒,這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進行正確引導,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態(tài)度,堅決進行制止,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威懾的作用,不至于讓孩子變得肆無忌憚。

如果在孩子打人時父母及時制止,同時在言語上勒令,并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性,那么孩子就會對這種行為有更深刻的認知,以后想要打人之前就會進行衡量,在心里樹立一個規(guī)矩,然后去認真遵守,這樣就會很少動手打人。

第三、讓孩子接受一定的懲罰

在陪伴六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發(fā)現(xiàn),自己如果光是用嘴巴給孩子說道理,孩子哪怕耳朵都聽起繭子了,可行動上還是不會有半點好轉。哪怕自己說得口干舌燥了,可得到的依然是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tài)。

不給孩子指明自己的底線,孩子就會不斷地去試探家長的底線。如果孩子動手打了父母,我們應該馬上反應過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剛剛做了不正確的行為。也可以做一些諸如扣除孩子一元零花錢為代價,讓孩子知道不尊重父母的后果,必定遭遇懲罰,這樣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才會更好的約束自己。

第四、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這包括夫妻之間的關系,親子之間的關系等。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好的言行舉止,不要爭吵打架,鬧著離婚,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壞的負面影響。

另外父母還要注意跟孩子之間的交流方式,以及處理問題的手段。對于孩子的錯誤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拳打腳踢。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的成長。

孩子為什么會打父母

原因一:父母的溺愛。家長什么都由著孩子,什么都慣著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再加上孩子的價值觀沒有正式的形成,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您有一點不順著他,就會反抗您甚至會對您拳腳相向。

原因二:孩子模仿來的。模仿力很強是六歲孩子的一大特點,在與外界接觸過程中,在游戲、視頻、繪本里,一些涉及暴力打斗使感官刺激比較強烈的情節(jié),特別吸引孩子。由于孩子的分辨能力還很差,覺得好玩、有意思,逐漸模仿學會,遇到問題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下意識地用武力來解決。

原因三:家庭不和。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打罵吵架,不僅會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安全感,經常帶有一種不安、急躁的情緒,而且還會讓孩子認為解決矛盾的方法只有吵架、打罵。這樣的孩子會形成一種簡單粗暴處事心理,長大以后,遇事也不會靜下心來考慮理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選擇簡單的暴力解決方式,出現(xiàn)六歲孩子打父母的行為。

孩子經常動手打人會對自身有什么影響

影響一:沒有同情心。這樣的孩子一般缺乏愛心和同情心,情緒上總是煩躁不安,嚴重的有暴力傾向。走向社會后做什么事都不會有耐心,做事情的成功率會降低。

影響二: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差。孩子喜歡動手打人會使他周圍的朋友逐漸疏遠他,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孩子在學校缺少朋友就容易和社會的閑散人員混在一起,影響學習。

六歲孩子打父母怎么教育

影響三:容易被人欺負。六歲孩子喜歡動手打人,崇尚暴力,反而容易被人欺負,當孩子和別人產生沖突時容易受傷,令父母擔心。喜歡暴力的孩子也容易被班里的小朋友孤立,對孩子的內心也會產生傷害,缺少伙伴令孩子感到孤獨。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