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處理校園欺凌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校園欺凌需要家長從心理支持、溝通技巧、學校協作、法律途徑、長期觀察五個方面綜合干預。

1、心理支持:

家長如何處理校園欺凌

遭受欺凌的兒童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家長需建立安全的情感連接。每日固定15分鐘傾聽時間,采用"描述情緒-肯定感受-重構認知"三步法,如"媽媽看到您難過,被取綽號確實讓人生氣,但這不是您的錯"。避免追問細節(jié)造成二次傷害,可通過繪畫、沙盤等非語言方式幫助孩子表達。

2、有效溝通:

收集具體事件要素時采用STAR法則:情境Situation、目標Target、行動Action、結果Result。教孩子使用"我信息"表達法:"當您們圍住我時,我感到害怕,希望停止這種行為"。角色扮演訓練應對技巧,如平靜離開、尋找教師協助等中性化反應,避免對抗或沉默兩個極端。

3、校方協作:

家長如何處理校園欺凌

與班主任溝通前準備書面記錄,包含時間軸、證人、傷情照片等證據鏈。根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guī)定第21條,要求學校在10個工作日內出具調查處理意見。可提議開展反欺凌主題班會、設置匿名舉報箱等預防措施,必要時申請調換班級或校車座位等物理隔離方案。

4、法律途徑:

保存醫(yī)療記錄、聊天截圖等證據,12歲以上施暴者需承擔治安處罰責任。向公安機關報案時可引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3條,輕微傷可處5-10日拘留。民事賠償方面可主張醫(yī)療費、心理治療費等損失,嚴重者可依據刑法第234條追究故意傷害罪。

5、長期觀察:

欺凌后遺癥可能延遲顯現,需持續(xù)關注睡眠質量、學業(yè)表現等指標。使用兒童抑郁量表CDI定期篩查,得分≥15分需專業(yè)心理干預。建立"安全伙伴"支持系統(tǒng),邀請孩子信任的親戚、課外班老師作為備用傾訴對象。每學期與校方回顧反欺凌措施執(zhí)行情況。

家長如何處理校園欺凌

營養(yǎng)方面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促進血清素分泌,每日保證6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騎行、游泳等調節(jié)壓力激素。建立家庭安全日志記錄行為變化,避免過度保護剝奪孩子社交鍛煉機會,逐步培養(yǎng)自我保護的邊界意識與社會適應力平衡發(fā)展。定期與兒童保護社會組織保持信息更新,了解最新反欺凌策略與法律援助資源。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fā)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chuàng)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y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fā)郵件至suggest@fh21.com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