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預防意外事件的發(fā)生與禁忌
一、針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臟器部位不可針。大血管所過之處應禁刺。重要關節(jié)部位不宜針刺。
2、腧穴禁忌:孕婦禁針合谷、三陰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兒禁針囟會。女子禁針石門。3、病情危重預后不良的禁針?!秲冉洝诽岢鑫鍔Z、五逆禁針既是此意。
4、大怒、大驚、過勞、過饑、過渴、房事、醉酒等禁針。
二、灸法禁忌:
1、穴位禁灸,如啞門、風府、天柱、承光、頭臨泣、頭維、絲竹空、攢竹、睛明素蓼、禾蓼、顴蓼、迎香、下關、人迎、天牖、天府、周榮、淵液、乳中、鳩尾、腹哀、肩貞、陽池、中沖、少商、魚際、經渠、地五會、陽關、脊中、漏谷、陰陵泉、條口、犢鼻、陰市、伏兔、髀關、申脈、委中、殷門、承扶、白環(huán)俞、心俞等。
2、病證禁灸:病在三陽不宜灸,陰虛內熱者不宜灸,表證不宜灸,溫熱病不宜灸,濕熱病不宜灸等。三、根據現代醫(yī)學研究及臨床實踐看,過去古代的禁針、禁灸有時代的局限性,現代臨床實踐中,許多禁忌已經不存在。因此,這些論述僅供臨床參考。
三、針灸意外事件的預防: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總之,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yī)者對病人認真負責,嚴肅細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預防事故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詳情可登錄針刺專題http://tcms.fh21.com.cn/ts/zc/。
- 上一篇:針灸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下一篇:針灸通過穴位鎮(zhèn)痛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