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浮腫可用白術通利小便
小便也是每天必需的“功課”,正常人每天小便3-6次,排出1000-2000ml。俗話說“活人被尿憋死”,如果小便少,甚至無尿,那是很危險的,尿必須通暢。中醫(yī)學認為,尿是由小腸主管的,飲入于胃的水谷精微,經(jīng)過胃的腐熟消化,其中的精華部分就上輸?shù)狡?,脾主運化,生成氣血,營養(yǎng)全身,所謂“脾為氣血生化之母”,而一部分水液則上歸于肺,由肺來宣發(fā)肅降,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形成尿液,排出體外。這個系統(tǒng)從進口到出口的過程,全賴腎的氣化蒸騰作用,叫“腎為水臟”、“腎主水”、“腎主氣化”。很多與排尿有關的疾病,往往從腎去治療。

小編推薦:
揭秘腳底按摩的八大神奇功效 經(jīng)絡養(yǎng)生:刮痧止膝關節(jié)痛
因為進入人體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排出過少,滯留體內(nèi),就會形成水腫、滿脹,這就需要用一些方法促進水液排出,如果排出過多或消耗過多,就要及時補足。比如,發(fā)熱病人,我們通常鼓勵多喝水,多排尿,把熱毒從尿中排出。中醫(yī)學認為“心與小腸相為表里”,如果心火旺,小便自然又黃又少,甚至出血,還有尿道灼熱、刺痛感等,這時我們可以用竹葉、燈芯草、蓮子心、黃連等苦寒瀉火的藥把火毒從尿中利出去。如果脾虛,渾身浮腫,通利小便是個好辦法,用一些茯苓、白術、豬苓、車前子等利尿兼健脾的中藥,赤豆、米仁、玉米須等食物也不錯。如果腎虛,氣化不利,尿少不通,可以用溫腎陽、滋腎陰的藥,如肉桂、附子、黃柏、知母、龜板、鱉甲、菟絲子、肉蓯蓉等,有很多食物利尿效果很理想,如冬瓜、絲瓜、苦瓜、河鯽魚、黑魚、山藥、海參等。
特別要指出,有不少老年人為了長途旅行不方便上廁所或晚上不起來小便,刻意不飲水,這是不可取的,為了方便不飲水,會使尿液濃縮,容易引發(fā)尿路結晶沉淀,成腎結石,或者頻發(fā)尿路感染,引起更大的麻煩。
慢性心衰、高血壓、血管硬化的病人,一方面,我們會要求病人少吃鹽,因為水鈉潴留致使體內(nèi)水容量更多,對心臟和血管的壓力更大。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服用一些利尿的食品,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心臟血管的負擔也相應減輕了。

食療偏方治慢性咽炎 脾虛之人要少食山楂
猜你喜歡:
小便的色、質(zhì)、量都反映了人體的健康狀況,如果小便色深黃,說明體內(nèi)有熱;小便醬油色,可能有黃疸;小便黏,有的在地上有螞蟻等小蟲來吃,可能提示糖尿病;小便泡沫不散,可能有蛋白尿;小便混濁如米泔水,可能有濕濁。中醫(yī)學認為小腸有分清泌濁的功能,如果小便不清,說明清濁沒分,可以從全身癥狀、脈象分析,或用補腎法,或用利濕法來治療。
- 上一篇:立秋天涼老人不宜美麗凍人
- 下一篇:秋季進補:六腑以通為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