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飛薊素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無效
舊金山(EGMN)——根據(jù)北加州大學肝病科主任Michael W. Fried博士在美國肝病研究協(xié)會(AASLD)年會上報告的一項隨機Ⅱ期試驗的結果,口服水飛薊素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耐受性良好但卻無效。
水飛薊素是提取自水飛薊的一種植物藥,已在體外顯示出抗炎、調(diào)節(jié)免疫和抗病毒活性。經(jīng)過24周治療,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患者相比,服用大劑量水飛薊素者的血清谷丙轉氨酶(ALT)水平并無改善。兩組患者在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方面也無明顯差異。

這項由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資助的名為SyNCH的研究,從4家美國醫(yī)院招募了154例成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既往接受基于干擾素的治療均未產(chǎn)生持續(xù)病毒學應答,均可定量檢測HCV RNA,ALT水平均≥65 IU/L。除外失代償性肝硬化或中至重度脂肪肝患者,HIV或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陽性的患者,以及此前1個月中曾使用水飛薊素的患者。
入組患者在雙盲情況下接受3種治療:水飛薊素420 mg,3次/d;水飛薊素700 mg,3次/d;或安慰劑3次/d。所采用的水飛薊素為標準化處方藥(Legalon,已在部分歐洲和亞洲國家上市)。該藥的常規(guī)用量為140 mg/d,3次/d。入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歲,3/4為白人,平均ALT水平為125 IU/L,44%曾使用過水飛薊素。

結果顯示,入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非常理想,92%~98%的患者服用了超過80%的預定量藥物,隨機抽查證明水飛薊素組患者血漿中有水飛薊素A而安慰劑組患者沒有。但最終的治療意向分析顯示,各組在24周主要終點(血清ALT水平≤45 IU/L,或降低50%以上并降至65 IU/L以下)方面無顯著差異。安慰劑組有3.8%的患者達到主要終點,而水飛薊素420 mg組和700 mg組分別為4%和3.8%。在多個患者亞組中進一步分析,仍未發(fā)現(xiàn)3種方案的療效有明顯區(qū)別。
在ALT水平、HCV RNA水平相對于基線水平的變化程度方面,以及在抑郁、軀體和精神健康、生活質(zhì)量問卷評分的改善程度方面,各組也非常相似。3組在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方面亦無顯著差異,絕大多數(shù)為輕至中度不良事件。
研究者總結認為,曾接受干擾素治療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服用大劑量水飛薊素并不能顯著改善生化學或病毒學指標。不過,該研究的受試者是對常規(guī)治療無應答的老年患者,本身就難以治療。而且,采用特定的水飛薊素產(chǎn)品、治療時間較長、依從性良好和針對特定肝病,都是該研究值得稱道的地方。
近期有研究顯示,靜脈注射劑型水飛薊素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益。Fried博士認為,注射劑所含琥珀酸鹽成分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主要活性成分水飛薊素A的血藥濃度。該研究采用的口服劑量可能尚不足以抑制病毒復制酶,不過進一步提高口服劑量并不實際,除非能研制出更大劑量規(guī)格的藥物。此外,也可能通過聯(lián)用其他植物藥影響水飛薊素代謝而提高后者的血藥濃度。

AASLD主席、美國國立糖尿病、消化病與腎病研究所肝病分部主任T. Jake Liang博士指出,中草藥及相關產(chǎn)品在美國的銷量巨大,市值約為300億美元,但不夠規(guī)范,很多產(chǎn)品聲稱的功效并無證據(jù)支持。這項研究表明水飛薊素對慢性丙型肝炎無效,這是十分重要的陰性結果,也是該研究的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