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吃什么?飲食需要注意什么?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心肌梗塞作為常見的心臟疾病,但是很多人卻對它的飲食護理不以為然。其實心肌梗塞更多的治療會放在飲食上面,還有患者的生活作息。心肌梗塞患者的飲食需要注意的還是多方面的。

(1)控制總熱量的攝人:臨床資料表明,心肌梗塞患者身體超重或肥胖的較多,因脂肪過多環(huán)繞心臟,壓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進一步減弱。要限制飲食總熱量,以控制體重。在休息條件下,每天供給熱量以25-30千卡/千克體重為宜。

心肌梗塞吃什么?飲食需要注意什么?

(2)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維生素C具有增強血管彈性、防止出血的作用,又可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獼猴桃、草莓、新鮮大棗、西紅柿等。微量元素中的碘、鎂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可減少膽固醇和鈣鹽在血管壁內的沉積: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海產食物中的魚、蝦、海帶、海蜇、紫菜等含碘量較多,在日常飲食中可經常交替食用,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

心肌梗塞吃什么?飲食需要注意什么?

(3)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日常飲食應以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作烹調用油。上述植物油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應避免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同時宜多吃豆制品。每日膽固醇的總攝人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4)限制食鹽:鈉攝人過多,能增加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還有很強的吸收水分的作用,食鹽過多,可使血容量增加,從而直接增加心臟負擔。心肌梗塞的病人每日食鹽量應少于4克。

心肌梗塞吃什么?飲食需要注意什么?

(5)少食多餐、食物細軟:由于心肌梗塞病人泵血功能低下,導致胃腸粘膜瘀血、功能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良。平時要吃半流食和易消化的軟食,同時,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多,一日進餐4-5次。否則會由于腹部脹滿,腹腔器官血流相對增加,從而反射性地使冠狀動脈血流相對減少,極易誘發(fā)心絞痛、心律紊亂、心力衰竭,或加重心肌梗塞的程度,甚至還會引起猝死。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