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肉難倒眾多英雄漢 減肥和奧運不得不說的故事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身為一個胖子,有兩樣必修的功課不能荒廢:一是肥胖史,不掌握這門功課,閑談間被人問起胖界前輩而啞口,不免給人留下學藝不精的不良印象;二是減肥術,能不能減下去是一回事,精通減肥術起碼證明你不是一枚庸庸碌碌自甘墮落的胖子,你還有著朝花夕拾般的美麗遐思,還相信在寂寥的雨巷,有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在等待你的到來。

一兩肉難倒眾多英雄漢 減肥和奧運不得不說的故事

  出于某種自己都不知從何而來的預感,我從小就對與體重有關的故事異常敏感,要知道那會兒我還是個挑食的小瘦子呢!二十多年前我上小學的時候,??匆槐窘小豆适麓笸酢返纳賰嚎?,里面有一則故事我至今留有印象。說是某屆奧運會,有位志得意滿的拳王賽前稱重,不料紅燈亮起——這哥們兒估計來之前多吃了二兩豬頭肉,超重了。焦急之下,他脫衣服、脫鞋,最后連太陽鏡也摘了,還是不行。這下他真急了,爆了句粗口,氣急敗壞地吐掉了嘴里的口香糖。說來也神,就在這一剎那,指示燈滅了——一塊小小的口香糖竟差點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后來翻閑書又讀到這則故事,才知道原來確有其事,故事發(fā)生在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不過主人公并非拳擊手,而是一位摔跤手,名叫麥克·法里納,唯一的懸念是至今我也不知道這場比賽的勝負,中國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后?!?,法里納最終否極泰來拿下比賽也未可知。

一兩肉難倒眾多英雄漢 減肥和奧運不得不說的故事

  減肥運動開始于19世紀,1863年威廉·班廷出版了第一本明確提出依靠節(jié)食減肥的書《一封寫給公眾的關于減肥的信》,而“減肥”作為一個專用詞匯出現,而不再以“去掉多余的肥肉”替代,是在1933年的《柳葉刀》雜志。對于普通人來說,減肥與審美、健康有關,而對運動員來說,減肥則是一門真正的必修課了——尤其是對分重量級的項目來說,多出一兩肉,就可能意味著要面對比你高大、壯碩許多的對手,這也直接催生了歷屆奧運會中一個個“極速減肥”的精彩故事。

  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美國舉重運動員芬奇超出1.5磅,被要求一小時之內減掉超出的體重。芬奇出去蒸了個桑拿,出了一身暴雨似的大汗,可回來時仍超重7盎司。還差15分鐘,小伙兒基本已經絕望了,此時他的教練急中生智,三下五除二給芬奇剃了個禿瓢,稱重過了!

  “禿瓢減肥法”其實不是美國人的首創(chuàng),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阿根廷拳手佩爾斯也是超重,這哥們兒心理素質一般,當場愣在磅秤上不知所措,站了將近20分鐘!教練趕緊拿來理發(fā)推子給佩爾斯剃了個光頭,沒想到還不行。把鞋底的污垢擦掉,還不行。把磅秤上的灰塵都吹干凈了,也沒過。最后佩爾斯甚至擠出幾滴眼淚來,還是超重。這個故事的結局有些掃興,因為問題不是依靠他的智囊團想出更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來解決的,而是磅秤出錯了……

一兩肉難倒眾多英雄漢 減肥和奧運不得不說的故事

  每一個在奧運會上極速減肥的故事都是一篇懸念叢生的短篇小說:要達成一個既定的目標,又有時間限制,但是你又可以在規(guī)則內使出各種鬼點子。這些小說好看歸好看,只是對胖子來說不太實用,就拿“禿瓢減肥法”來說吧,除了顯得我的臉更大之外,恐怕對減肥毫無幫助。這真是白璧微瑕啊,傷感。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