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應重點按摩哪幾個穴位?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腳部有人體各個臟器的反射區(qū),按摩腳部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傳統(tǒng)方法。按摩腳部時針對重點穴位做按摩,還能起到特定的治病保健功效,養(yǎng)生專家推薦的足部按摩的穴位有涌泉、太溪、內庭、隱白、厲兌、大敦等幾個。

  涌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饵S帝內經》中提到“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于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足部按摩應重點按摩哪幾個穴位?


按摩腳部哪幾個穴位

  太溪穴:補養(yǎng)腎臟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癥。

  內庭穴:祛胃火

足部按摩應重點按摩哪幾個穴位?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fā)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隱白穴:健脾回陽

  足太陰脾經,此穴在大腳趾內側,距指甲跟腳一分處。主治舌本強、食則嘔,善意、倦怠乏力、身體困重、食不下、脘腹脹痛、大便溏泄、下肢內側腫痛或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黃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壓迫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

  厲兌穴:通調腸胃

  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按摩該穴,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功效。用大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慢慢增大,以有疼痛感覺就可以了。

  大敦穴:清醒頭腦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jié)的外側趾背上。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復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