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腩屬于低脂還是高脂
牛腩屬于中等偏高脂肪含量的肉類,具體脂肪含量受部位和烹飪方式影響。
1、脂肪含量:
牛腩平均每100克含脂肪約15-20克,高于雞胸肉但低于五花肉。其脂肪分布呈現(xiàn)大理石紋路,肌肉纖維間夾雜明顯脂肪層,屬于紅肉中脂肪偏多的部位。選擇靠近腹部的牛腩脂肪比例更高,靠近腿部的則相對精瘦。
2、部位差異:
牛腩不同切塊脂肪含量相差可達(dá)30%。板腱牛腩脂肪含量約12%,適合燉煮;雪花牛腩脂肪占比超25%,更適合煎烤。購買時可觀察肌肉紋理,白色脂肪條紋越密集則脂肪含量越高。
3、烹飪影響:
長時間燉煮可使牛腩脂肪含量降低40%,部分脂肪會溶入湯汁。相反,高溫快炒會保留更多脂肪。建議燉煮前先焯水去浮油,或用廚房紙吸除表面油脂,紅燒時可冷藏后刮除凝固的油脂層。
4、營養(yǎng)對比:
牛腩蛋白質(zhì)含量與瘦牛肉相當(dāng),但飽和脂肪是后者的2倍。其脂肪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占比約45%,適量食用有益心血管。相比豬五花肉,牛腩的膽固醇含量低30%,但鐵和鋅等礦物質(zhì)更豐富。
5、食用建議:
健康人群每周建議攝入不超過300克,高血壓患者應(yīng)控制在200克以內(nèi)。搭配蘿卜、番茄等蔬菜可促進(jìn)脂肪代謝,烹調(diào)時使用山楂、陳皮等香料有助于分解油脂。避免與動物內(nèi)臟同食增加膽固醇攝入。
控制牛腩脂肪攝入需從選材到烹飪?nèi)套⒁?。選擇筋膜較少的部位,采用清燉、白切等少油方式,搭配高纖維蔬菜如西蘭花、菌菇類食用。運動后兩小時是較好的食用時段,脂肪可轉(zhuǎn)化為能量消耗。三高人群建議每月食用不超過2次,每次不超過100克,優(yōu)先選擇去除可見脂肪的切塊。保留燉煮后的牛腩湯冷藏去脂后再使用,既能保留風(fēng)味又減少脂肪攝入。
- 上一篇:當(dāng)前是第一篇
- 下一篇:低碳食品是些什么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