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xiàn)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fā)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由于進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xiàn)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fā)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
由于進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xiàn)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fā)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
急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
急性腸炎是由于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xiàn)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fā)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為什么急性胃腸炎會引起嘔吐和腹瀉呢?這是通過神經(jīng)反射作用而產生的。急性胃腸炎時,由于細菌、毒素或胃腸粘膜的炎癥,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沖動傳入延髓的嘔吐中樞,引起嘔吐中樞興奮,通過傳出神經(jīng)分別到達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會厭等處,引起一系列協(xié)調運動,而組成了嘔吐動作。同時由于腸粘膜的炎癥刺激,使腸內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腸蠕動增強,吸收功能減低,而出現(xiàn)腹瀉。
由于嘔吐和腹瀉在某種情況下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臨床上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誤服毒物,不僅不應給予止瀉藥,相反,應給予催吐和瀉下藥,以促進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癥而引起的嘔吐和腹瀉,為了減少水鹽代謝及電解質平衡失調給機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應在積極治療病因的同時,給予止吐及止瀉治療。
慢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霉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tài)反應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xiàn)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
(1)消化道癥狀:常呈現(xiàn)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為本病主要表現(xiàn)。遇冷、進油(油食品)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后尤著。大便次數(shù)增加,日行幾次或數(shù)十余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腸炎急性發(fā)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
(2)全身癥狀:呈慢性消耗癥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如在急性炎癥期,除發(fā)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xiàn)。
(3)體征方面: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1.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見于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等引起的腸炎。
在病毒性腸炎中,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諾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2.細菌性腸炎
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菌、耶爾森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
細菌性腸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桿菌最常見,其次為空腸彎曲菌和沙門菌。
3.真菌性腸炎
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真菌性腸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4.寄生蟲性腸
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寄生蟲引起的腸炎以溶組織內阿米巴較為常見。
5.飲食導致的腸炎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tài)反應等都能引起腸炎。
6.抗生素導致的腸炎
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或出現(xiàn)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1.慢性結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并發(fā)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2.慢性結腸炎病人還應密切觀察自己對各種食品的適應性,注意個體差異。如吃一些本不應對腸道造成影響的食品后腹瀉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規(guī)律,以后盡量不要食用。
3.患者平常應加強鍛煉,如打太極拳,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
4.注意腹部保暖。
5.除了避免受涼,控制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發(fā)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制品,麥類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內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fā)本病,甚至加劇癥狀。
6.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腸炎西醫(yī)治療
病原治療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藥。侵襲性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jù)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技毦粤〖矔r,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一般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復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漳c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療。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huán)素、氯霉素等。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復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慶大霉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霉素B治療。常用方法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中毒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碳酸氫鈉,氯化鉀,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性藥物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應用氯丙嗪,有鎮(zhèn)靜作用,并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粘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shù)及便量減少。急性腸炎的治療原則(1)去除誘因,臥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2)如找到致病菌,應按藥物藥敏試驗用藥,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0.5~1.0g,日3~4次/日,口服。(3)對癥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并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fā)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腸炎中醫(yī)治療
①寒邪犯胃證
【主癥】癥狀見胃痛暴作,疼痛如絞,畏寒喜暖,遇寒痛甚,得熱痛減,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弦緊。
【治法】治則為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方藥】方選良附丸加減。高良姜、香附。
②宿食停滯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脹痛拒按,噯氣或矢氣則舒,噯腐吞酸,進食加重,不思飲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大便不爽,舌苔白厚或厚膩,脈滑等。
【治法】治則為消食導滯、理氣和胃。
【方藥】方選保和丸加減。山楂、神曲、茯苓、陳皮、萊菔子、連翹、麥芽。
③肝胃氣滯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噯氣頻頻,善太息,舌苔薄白,脈象多弦。
【治法】治則為舒肝理氣、和中止痛。
【方藥】方選柴胡舒肝散。柴胡、芍藥、枳殼、陳皮、川芎、香附、甘草。因肝郁蘊熱,火熱犯胃引起的肝胃郁熱證,癥狀見胃脘灼痛,痛勢急迫,嘈雜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冷飲,脈弦滑數(shù)。治則為舒肝泄熱、和胃止痛。方選化肝煎。青皮、陳皮、芍藥、丹皮、澤瀉、貝母。
④因濕熱內蘊,阻滯中焦引起的濕熱中阻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疼痛,脹滿嘈雜,泛酸,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飲,尿黃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治則為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方藥】方選黃連溫膽湯。黃連、半夏、茯苓、陳皮、竹茹、蒲公英、甘草。
⑤瘀血阻絡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疼痛,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面色晦暗無華,唇暗,有嘔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
【治法】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方選失笑散合丹參飲。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
⑥脾胃虛寒證
【主癥】癥狀見胃痛隱隱,喜溫喜按,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神疲乏力,面色不華,四肢不溫,納食減少,大便溏薄,舌質淡白或淡胖,脈沉細或細弱。
【治法】治則為溫陽健脾益氣。
【方藥】方選黃芪建中湯。黃芩、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飴糖、大棗。
⑦因肝郁化火,灼傷胃陰引起的胃陰不足證
【主癥】癥狀見胃痛隱隱或灼痛,嘈雜似饑,饑不欲食,口干唇燥而不欲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或弦細。
【治法】治則為養(yǎng)陰益胃。
【方藥】方選養(yǎng)胃湯。沙參、麥冬、玉竹、生扁豆、桑葉、甘草。
1、宜吃含高熱量的食物;
2、宜吃含蛋白質的食物;
3、宜吃含維生素的食物。
1、忌吃油炸類食物;
2、忌吃易脹氣的食物;
3、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腸炎寧作為治療急慢性胃腸炎、腹瀉及細菌性痢疾的中成藥,雖能緩解患者腹瀉、腹痛等癥狀,但與飲酒相結合后,可能會刺激胃腸道,損傷黏膜,加劇原有癥狀,甚至引發(fā)過敏反應,出現(xiàn)惡心、頭暈、皮疹、腹瀉等不適。因此,建議患者在服用腸炎寧期間避免飲酒,同時,慢性胃腸炎、腹瀉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并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膩食物,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促進疾病恢復。
慢性直腸炎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和藥物兩種方式,旨在保護腸黏膜、對抗病原體并緩解癥狀。針對腹瀉,蒙脫石散可幫助修復腸黏膜并止瀉,調節(jié)腸蠕動;針對疼痛,山莨菪堿、阿托品等藥物可改善癥狀;對于腹脹,莫沙必利則有助于促進腸蠕動。治療前,患者應先在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大便常規(guī)和腹部彩超檢查,根據(jù)醫(yī)囑用藥。在日常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
直腸乙狀結腸炎的治療方案根據(jù)病情性質有所不同。對于普通炎癥引起的病例,重點在于調整飲食,避免刺激性及生冷食物,同時補充益生菌以促進腸道健康,并使用促進腸道粘膜修復的藥物,從而有效緩解癥狀。而針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則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秦等藥物進行治療。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及時就醫(yī)并遵循專業(yè)建議是治療的關鍵。
口腔潰瘍并非偶然現(xiàn)象,它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的表現(xiàn)之一,伴隨著粘液膿血便、外周關節(jié)炎、壞疽性膿皮病、前葡萄膜炎等多種癥狀,對口腔健康影響顯著,且易反復發(fā)作。針對這種情況,應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治療措施。治療手段包括結腸切除以緩解病情進展,結合消炎藥物輔助治療,效果顯著。在治療期間,應重視口腔護理,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同時,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促進康復。
糜爛性十二指腸炎通常不嚴重且不易惡變,主要癥狀包括十二指腸球部粘膜出現(xiàn)糜爛、脫失或出血點。該疾病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密切相關,因此檢測并確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后,應接受為期14天的四聯(lián)療法,包含含鉍劑的藥物、質子泵抑制劑和胃黏膜保護劑,以抑制胃酸分泌并保護胃黏膜。糜爛性十二指腸炎本身不會轉變?yōu)閻盒约膊?,但需積極治療和干預,以防發(fā)展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在治療期間,建議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習慣,戒煙酒,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并保持規(guī)律的飲食時間,避免暴飲暴食。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fā)生直腸癌變的風險相對較高,特別是病程長且涉及廣泛性結腸炎的情況。盡管缺乏確切數(shù)據(jù),但通過監(jiān)測和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明顯的異型增生是關鍵。一旦確診重度異型增生,應立即采取手術治療,因為異型增生與癌變之間僅有一步之遙。這一過程導致腸道粘膜細胞分化偏離正常路徑,引發(fā)異常增生,被視為癌前病變。若不及時處理,可能迅速演變?yōu)榻Y直腸癌,強調了早期檢測和干預的重要性。
結腸炎的治療根據(jù)病因不同而采用多種藥物,細菌感染引起的結腸炎,通過敏感抗生素如頭孢三代和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則以美沙拉秦為主要藥物,急性期激素治療,控制不佳者可加入免疫抑制劑或單克隆抗體;放射性結腸炎治療較為復雜,采用阿司匹林、柳氮磺胺吡啶等藥物,并結合溫鹽水加激素灌腸。不同類型的結腸炎需要針對性選擇藥物,以達到有效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主要癥狀包括乙狀結腸和直腸粘膜的潰瘍,表現(xiàn)為持續(xù)腹痛、慢性腹瀉,大便中帶有血跡,伴有里急后重感。此外,該病還可能引發(fā)關節(jié)炎、皮膚紅斑、口腔潰瘍和眼病等腸外損害。當前,由于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
潰瘍性結腸炎的腹痛規(guī)律表現(xiàn)為進食后引發(fā)疼痛,而通過排便后疼痛得到緩解。這一特點源自進食刺激腸管蠕動,大便反復刺激潰瘍部位引發(fā)疼痛,排便后刺激消除,疼痛隨之減輕。這種疼痛規(guī)律提示可能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此病需綜合患者癥狀,并結合鋇餐檢查或腸鏡檢查,以確診并制定合理治療方案。
慢性直腸乙狀結腸炎患者需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如口服蒙脫石散、環(huán)丙沙星、阿托品、甲硝唑、山莨菪堿等,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該疾病多由飲食、環(huán)境、遺傳及免疫功能紊亂等因素引起,常見癥狀包括下腹部疼痛、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腹瀉等。因此,患者應積極治療,同時注意調整生活習慣,保持腹部溫暖,避免辛辣刺激和寒涼食物,多飲水,戒煙限酒,保持規(guī)律作息,進行適量戶外運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