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為什么會有“馬牙”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有些新生兒在上腭中線兩旁或牙齦邊緣,可見散布有呈黃白色的米粒大小的顆粒,俗稱“馬牙”。它是由正常上皮細胞堆集而成的,經(jīng)過數(shù)周或數(shù)月可自行消退,一般對身體沒有什么影響,無須處理,對新生兒吃奶以及將來出牙不會有什么影響。

新生兒為什么會有“馬牙”
?

  但有的老年人,尤其農(nóng)村的老人認為馬牙影響新生兒吃奶和將來長牙,主張用粗布蘸上鹽粒用力摩擦馬牙,直至擦破流血為止,或用針扎。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惡治”,是錯誤的、不科學的、不衛(wèi)生的操作,往往會給細菌的侵入打開缺口,會引起口腔炎、牙齦炎或敗血癥,甚至危及新生兒生命。>>>推薦閱讀:小寶寶生病之前的五種信號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