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寶寶好習慣
都說習慣的養(yǎng)成很難,家長一些不經(jīng)意的小動作或者不當?shù)慕逃绞蕉己苋菀鬃尯⒆羽B(yǎng)成不良的習慣,有些壞習慣就像一個魔鬼,你不留神就會毀掉你寶寶的一生。
穿衣太慢,幫他穿
一些家長早上趕著時間上班,因此會覺得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很耗費時間,便自己動手幫孩子穿衣服,但是穿衣服是寶寶應該要學會的一種技能,父母既要培養(yǎng)孩子自己穿衣的興趣,也要耐心教導孩子學習好這個技能。

提前讓寶寶選擇要穿的衣服。家長可以在前一晚睡覺前讓寶寶選擇第二天想要穿的衣服,家長可以盡量引導他選擇自己容易穿的衣服,則能夠在第二天早上節(jié)省一些時間。
如果早上時間真的很緊,媽媽不得不幫孩子穿衣服,那么你要把事情的原委講清楚,告訴他你很為他想要自己穿衣服而感到自豪,但是今天特殊,你們得快點兒行動,讓她知道她下一次可以自己穿衣服。
吵著要買某個玩具,趕快買
家里明明已經(jīng)有很多玩具了,但是家里的小少爺還經(jīng)常吵著要買新的玩具,面對這樣的“玩具控”家長應該怎么辦?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受不了孩子的吵鬧攻擊,趕緊滿足孩子的玩具需求。但其實家長的這種“有求必應”往往會讓孩子養(yǎng)成驕縱的性格。
孩子在大街上大吵大鬧要買某個玩具,一些家長很容易因周圍環(huán)境而屈服于孩子的要求。長時間如此孩子很容易會形成一個意識,只要堅持大吵大鬧讓家長尷尬那么自己的愿望往往很容易被實現(xiàn),因此下一次孩子為求達到目的吵鬧得更厲害。因此,家長應該要鑒定立場,無論孩子吵鬧到什么程度都絕不要讓步,讓孩子知道這一哭二鬧來買玩具是不成功的。
打破杯子,大怒打罵

有時孩子粗心大意,喝完水的杯子放在桌子邊緣,后來又不小心撞到摔破;有時孩子想要幫媽媽的忙在晚餐過后收拾碗筷,但是一時手滑摔破碗。對于這種突如其來的小意外,作為家長的你是怎么對待孩子的呢?其實孩子打破杯子也是很受驚嚇呢,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事肯定要受到家長的責罵,因此意外過后孩子便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在那里一臉無辜的眼神。
媽媽應該在意外發(fā)生后,蹲下來摸摸孩子的頭,溫柔地跟他說“不要緊,沒受傷就好,不過下次記得要小心一點,現(xiàn)在去拿掃把把它清理干凈吧”,家長要讓孩子懂得打破杯子是他的責任,做錯事要道歉,同時也要承擔責任后果,采取積極的行動彌補錯誤。要記住,孩子犯錯誤就發(fā)火,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創(chuàng)。
總是尿床,拿來當笑話
8歲的鐘鐘晚上尿床了,第二天媽媽當著爺爺奶奶的面笑話鐘鐘,“這個月你都尿了8次了,總不能尿到娶媳婦的年齡吧!”家里人都笑個不停,鐘鐘羞得就想找個地縫鉆進去。鐘鐘于是一整天都很不開心,連小朋友喊他出去玩,他都不去。鐘鐘想,我愿意尿床嗎?可我為什么尿尿時就醒不了呢?于是,強強的心理壓力增大。
所以如果孩子尿床了,家長應該理解,以愛心去對待而不是到處宣揚。家長還可以用控制孩子睡前飲水量、夜間勤于叫醒孩子等矯正手段幫助孩子。
被玩伴欺負,告誡以后別跟他玩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有些媽媽會在寶寶被欺負時,以激烈的方式去責罵對方的小孩,或者告誡自己的寶寶以后不要跟他玩。以暴制暴或者用不理睬的冷暴力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最重要的是要在安撫自己寶寶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孩子“出頭”,讓他覺得自己并不孤立。
當孩子被欺負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迅速、主動準確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告訴對方“不許打我”、“不要推我”等;如果不奏效,再“威脅”說要去告訴老師;還不行的話,孩子可以真的去告訴老師;如果還達不到效果,家長再去找對方家長或老師溝通。
- 上一篇:幼兒早教父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 下一篇:寶寶智力的構成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