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如何才能盡量避免膝蓋受傷
徒步是件很耗費體力和容易受傷的活動,有些人喜歡跑著下山,有些人喜歡跳來跳去,這些都是造成膝蓋受傷的最直接原因,那么徒步如何避免膝蓋受傷呢?
1、負荷較大時,要選擇背負系統(tǒng)比較好的背囊,以免肩、腰、背等部位不必要的損傷。
2、學會裝包的技巧,比如上山時重心要稍高、下山時重心可偏低。

3、需要以特別姿勢通過的路段,注意重心的平穩(wěn)移動。
4、使用登山杖,最好是用兩根。
一支不帶避振,用來作為背包的硬支撐(好比背山工用的支撐杖,他們在背背簍、擔子或重物時,從來沒有彎腰支撐,而是利用手上的支撐杖,往高走停下休息時,下退一步擔子就撐在杖上了,背簍相反,撐低不撐高,背包就同樣原理,太重的背包背上放下是個浪費體力和傷害腰椎的危險積累)。
一支避振,用來下山時主要的緩沖支撐,下山的沖擊積累很大,腳踝,膝蓋,腰椎,所以習慣將杖放長,下山時先用杖支撐前面的路,好比四條腿走路,兩個手延長變成兩條腿,關鍵是力量用到位,這樣震動的力可以分擔在手腕和手臂上,減輕了下肢的沖擊,所以帶避振的登山杖又可以減輕手腕和手臂的疲勞。
5、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沖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的猛驢都是因為這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永遠要有一只腳支撐在地面上,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這樣造成的沖擊性會比站直跑和跳下去的姿勢減少幾倍或十幾倍。
#p#副標題#e#
6、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jié)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負重也盡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7、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包括拉伸,讓關節(jié)、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jié)潤滑夜的分泌。
8、是什么體力就先爬什么樣的山,挑戰(zhàn)新難度要循序漸進,建議出發(fā)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進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

9、不要“鎖關節(jié)”。當大腿過度勞累的時候,走路時就會不自覺的鎖關節(jié),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松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膝沖擊傷,腳踝勞損和腳踝扭傷。
10、加強腿步肌肉的力量,發(fā)達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加強股四頭?。ù笸惹安浚┖褪猪g帶的鍛煉,如果有條件去健身會所的話最好,因為有教練指導,能避免錯誤姿勢導致受傷,要是在鍛煉的時候損傷真是太不值了。
#p#副標題#e#
11、盡量減輕體重,體重是膝蓋問題的主因。你每超重一公斤,你的膝蓋部位就得承受六倍的重量。
12、不定期地變換行走姿勢,如走跑結合,每小時小跑5分鐘。可以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均勻受力,同時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組合,讓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時放松,用大腿帶動小腿。步伐均勻,有節(jié)奏感。
13、不要去追趕別人,走自己的節(jié)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14、當感覺腳趾或腳掌痛,勿只用腳掌一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極為痛苦。
15、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p#副標題#e#
16、上坡時先深呼吸,上身前傾。下坡時,如果加速,或跑,身體后仰,降低重心,不易摔跌。
17、身體磨擦位處宜涂抹上潤膚露,防止長途帶來之磨損。
18、最好輪換使用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徒步鞋或運動鞋。大一號的在尾段時穿著會較為舒適。
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長距離徒步不宜選擇登山鞋。長距離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腳掌的極度疲勞。
如果配備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鞋(如輕便跑鞋、徒步鞋、運動鞋),每隔一小時換鞋行走,并經常改變行走方式(行走、小跑結合),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受力更均勻,并調動腿部更多的肌肉群參與運動,必可減緩疲勞和疼痛,可以徒步更遠的路。
19、一定要用可拆式護膝,不定期地使用,不用時可以拆下。
20、如果你的關節(jié)或以前的舊患向你發(fā)出警告時,請珍惜自己趕緊理智放棄。記?。荷眢w是你自己的,走完一次百公里又怎么樣?有誰會真正在意你是否完成了百公里?
- 上一篇:徒步踝關節(jié)扭傷怎么處理
- 下一篇:爬山后腿疼究竟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