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經瘤術后回訪實例
患者:女,55歲。右側耳鳴,進行性聽力減退2年,頭昏。
頭顱MRI顯示:右橋小腦角占位,略短T2、長T1信號,擠壓小腦和橋腦,內聽道有明顯“鼠尾征”。因過敏體質不能行增強MRI掃描。
初步診斷:右橋小腦角聽神經瘤
手術方式:右乙狀竇后入路腫瘤切除術
術中情況:手術順利,面神經解剖保留,瘤體全切
術后恢復情況:良好,輕度聲音沙啞,右面輕度麻木,無面癱。
術后病理:聽神經瘤
術后7月影像復查:瘤體全切
術后7月隨訪:良好,發(fā)音明顯改善,無面癱。
賀曉生教授分析:聽神經瘤為常見良性腫瘤,患者自覺患耳耳鳴,高調音。腫瘤發(fā)自橋小腦角(cerebelar pontine angle, CPA)前庭耳蝸神經(即聽神經)的雪旺氏細胞鞘,腫瘤漸漸增長壓迫聽神經,造成聽覺障礙。瘤體可為實質性,也可部分或大部液化成囊實性。起病隱襲,除耳鳴及聽力減退甚至聽力喪失外,還有部分患者同側三叉神經受累,出現同側面部麻木,或是疼痛,或伴有面癱(眼瞼不能閉合、口角歪向對側)。嚴重者,術后三叉神經功能明顯低下,造成瞬目反射減弱,終致角膜潰瘍甚至角膜穿孔,引起視力減退,更重者失明?;颊咝g后宜長期應用抗菌素滴眼液,以保持角膜濕潤潔凈,或是戴眼罩,避免光線刺激。手術在顯微鏡下和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下進行,術中注意區(qū)分和保護三叉神經主干及分支、面神經、以及后組顱神經。
瘤體較小時,可清晰分辨出前庭耳蝸上神經和前庭耳蝸下神經、面神經以及三叉神經。本例面神經解剖保留,術后無發(fā)生面神經功能障礙;待術后7月隨訪時面容良好。
本瘤良性,盡可能徹底切除是避免復發(fā)的關鍵,術后對可能殘余瘤體部分應予以放射治療,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俗稱伽馬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